2010年下半年,我国接连发生多起煤矿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煤矿发生爆炸事故的元凶是煤矿坑道气中含有的甲烷。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抽”出坑道中的甲烷,既可用作清洁燃料,又可防止爆炸 |
B.甲烷分子是一种呈正四面体型的分子 |
C.甲烷是重![]() |
D.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取代后,可形成两种不同结构的分子 |
科学家目前正在求证一种仅由四个中子组成的微粒,这种微粒称为“四中子”。下列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呈电中性 | B.带四个单位负电荷 |
C.带四个单位正电荷 | D.质量数为2 |
分别取两份a L含(NH4)2SO4和NH4NO3的混合液,一份用b mol NaOH并加热刚好把NH3全部赶出,另一份与BaCl2溶液完全反应,消耗c mol BaCl2。则原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1)为
A.![]() |
B.![]() |
C.![]() |
D.![]() |
下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HCl → C12 | B.Na → Na2O | C.CuO → Cu(OH)2 | D.Fe → Fe3O4 |
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方法中(相同条件下),错误的是
A.加热,观察是否有气体放出 |
B.滴加稀盐酸,比较产生气体的快慢 |
C.溶于水后滴加氯化钙溶液,看有无沉淀 |
D.观察能否溶于水 |
将钠、镁、铝各0.1 mol分别放入 足量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
A.3∶1∶1 | B.6∶3∶2 | C.1∶2∶3 | D.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