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山高路远
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唤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 和 的表现技巧。
(2)说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两句诗的含意。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 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 无人起就月中看。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1)这两首诗中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2)这两首诗共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砧①
孟郊
杜鹃声不哀,断猿②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③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
【注】①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②断猿:即断肠之猿。③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
⑴本诗开头“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语言浅白而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简要赏析。
⑵后四句主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 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 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①已过头番笋,木笔②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 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箨龙,就是笋。②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前三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整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的前三联纯然写景,试写出诗人为描写景物而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并做简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古风(其三十九)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鵷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释: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鵷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
B.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鵷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岁暮①
[唐]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延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