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所示,某小组用甲、乙两个相同的蜡烛、透明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点燃的甲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都可以使乙蜡烛与甲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他们进一步测量了两蜡烛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 次数 |
距离 |
|
| 甲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乙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
| 1 |
13 |
13 |
| 2 |
14 |
14 |
| 3 |
15 |
15 |
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用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_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5)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_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
所示,矿石的质量是__________g.
(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______cm3,
(3)矿石的密度是______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如右图所示是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探究重力方向的实验装置。
(1)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后,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 α,
会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变化/不变);
(2)剪断悬线OA,观察小球下落的方向是;
(3)从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建筑工
人经常使用的就是该原理的应用。
某物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表空白处填出比值G/m的平均值。
(3)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画出G–m的图象。
(4)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及图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特点时,得出了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长度的关系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cm;
(2)弹簧在受到6N的拉力时,弹簧比原来伸长了cm,
此时弹簧发生了形变,它具有能。
(3)分析图像中及有关数据,你可得出的
结论是。
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分别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玻璃,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11所示。
(1)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顶端滚下,是为了让小车在这些物体表面开始运动的_________________相同。
(2)由图示可知,小车在玻璃上运动的距离最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慢。
(3)根据这个实验推理:若水平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