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cm;
(2)用该凸透镜做实验。如图乙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其中在B上应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烛焰距凸透镜4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像(分别填写“倒立或正立”、“缩小或放大”、“实像或虚像”)。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4)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下图,请你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5)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
(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图中凸透镜的位置,那么a、b、c、d、e各点中__________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如图所示,小林在厚底透明圆柱形塑料小筒中央固定了一根木棍,又找来刻度尺、装有水的水槽和若干个完全相同的大螺丝帽。他用以上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 “当液体密度一定时,在液体内部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强的增加量ΔP与液体深度的增加量Δh成正比。即:ΔP=kΔh(k为常量)”。请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如图所示,用拉力传感器(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可显示力的大小,计算机与连线未画出)水平拉动水平面上的木块,就可以显示出拉力的大小。为研究滑动摩擦力f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F压大小的关系,在重为19N的木块上依次添加2N重的砝码,分别用水平拉力F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实验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
木块对水平面压力F压/N |
19 |
21 |
23 |
25 |
27 |
29 |
拉力传感器的示数F/N |
7.6 |
8.4 |
9.2 |
10.0 |
10.8 |
11.6 |
根据数据,得出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接触面受到压力F压大小的关系式:________。
小红用一个动滑轮、弹簧测力计和钩码组装成图所示的装置研究以下问题:
(1)使用动滑轮能否省功?
(2)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钩码 重/N |
钩码上升的距离/m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
弹簧测力计 移动距离/m |
W有用功/J |
W总/J |
机械效率η / % |
1 |
0.10 |
0.6 |
0.20 |
0.10 |
0.12 |
83.33 |
2 |
0.15 |
1.1 |
0.30 |
0.30 |
0.33 |
90.91 |
3 |
0.20 |
1.6 |
0.40 |
0.60 |
0.64 |
(1)提升3N钩码时的机械效率是。
(2)分析3次实验的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动滑轮。
(3)既然有如上结论,为什么还要使用动滑轮,请引用表中数据举例说明:。
(4)分析实验数据还可初步得出有关动滑轮机械效率的结论是:。
如图所示,在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运动过程中,小东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请你将小东设计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测量斜面顶端A点到斜面底端B点之间的距离记为S;测量小车的长度记为L,小车运动的距离为。
(2)把挡板放在B点,让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小车前端撞上挡板,
测出的时间t;
(3)表达式:v =。
如图所示是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分别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给水和食用油分别加热。
(1)实验过程中温度升高较快的是(填“水”或“食用油”)。
(2)在此实验中记录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水及食用油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实验说明:水的吸热能力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