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5日是第三十七个世界环境日,该年度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在近百年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74℃,预计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升高1.1~6.4℃。下列做法可以减缓全球气温升高的是
①大力进行植树造林;②以煤等燃料为主要生活燃料;③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小汽车代替公交车;④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⑤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
A.①③④ | B.②⑤ | C.①④ | D.②③⑤ |
在一含Na+的澄清溶液中,可能还存在NH4+、Fe2+、I—、Br—、CO32—、SO32—六种离子中的几种。①在原溶液中滴加足量的饱和氯水后,有气泡生成,溶液呈橙黄色;②向呈橙黄色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无沉淀生成;③橙黄色溶液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存在![]() |
B.溶液中可能存在NH4+ |
C.溶液中一定不存在Fe2+、I—、SO32— |
D.溶液一定呈酸性 |
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 g(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或结果不正确的是
A.混合酸中HNO3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 |
B.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 |
C.原混合酸中H2SO4物质的量为0.4 mol |
D.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
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各离子能在该溶液中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滴加甲基橙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3+、NH4+、Cl—、I— |
B.pH=1的溶液:Cu2+、Na+、Mg2+、NO3— |
C.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的溶液中:K+、HCO3—、Br—、Ba2+ |
D.NaHSO4溶液中:K+、SO42—、NO3—、Al3+ |
用硫酸铁电化浸出黄铜矿精矿工艺中,精矿在阳极浸出的反应比较复杂,其中有一主要反应:CuFeS2+4Fe3+Cu2++5Fe2++2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硫元素被氧化,所有铁元素均被还原 |
B.还原剂是Fe3+,氧化剂是S2— |
C.氧化产物是S,还原产物是Cu2+和Fe2+ |
D.当转移1mol电子时,46 g CuFeS2参加反应 |
已知在溶液中,还原性:HSO3—>I—,氧化性:IO3—> I2 > SO42—。在含3 mol 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IO3溶液,加入KIO3和析出I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时NaHSO3过量 |
B.b点时的还原产物为I— |
C.b点到c点,KIO![]() |
D.加入的KIO3为0.4 mol 或1.12 mol时,I—均为0.4 m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