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以下反应:2N2O5(g) 4NO2 (g)+ O2(g)ΔH > 0T1温度时,向密闭容器中通入N2O5,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
时间/s |
0 |
500 |
100 0 |
150 0 |
c(N2O5)/mol·L-1 |
5.00 |
3.52 |
2.50 |
2.50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500 s内N2O5分解速率为2.96×10-3mol·L-1·s-1
B.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125,平衡时N2O5的转化率为50%
C.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2,若T1>T2,则K1<K2
D.达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则c(N2O5)> 5.00 mol·L-1
常温下,关于0.1 mol/L NaHY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NaHY晶体加入水中一定能促进水的电离 |
B.若NaHY的水溶液显碱性,该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为:c (Na+)>c (OH-)>c (H+)>c (HY-) |
C.若溶液中c(H+)+c(H2Y)=c(OH-)+c(Y2-),则NaHY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
D.若NaHY溶液的pH=4,该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为:c (Na+)>c (HY-)>c (H+)>c (Y2-)>c (H2Y) |
关于右图电化学装置中的电极名称、材料及反应均可能正确的是()
A.阴极(Cu片)2C1――2e-=Cl2↑ |
B.阳极(Cu片):4OH――4e-=2H2O+O2↑ |
C.正极(石墨棒):Fe3+ +e-= Fe2+ |
D.负极(Fe钉):Fe-3e-=Fe3+ |
下列关于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的ΔH=+100kJ·mol-1,则该反应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
B.图中A、B曲线可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 ΔH>0未使用和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C.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D.己知2C(s)+2O2(g)=2CO2(g) ΔH1;2C(s)+O2(g)=2CO(g) ΔH2。则ΔH1>ΔH2
三氟化氮(NF3)是一种新型电子材料,它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蒸气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的产物有: HF、 NO 和 HNO3。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反应过程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 |
B.NF3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因此NF3在潮湿的空气中泄漏时不易被察觉 |
C.一旦NF3泄漏,可以用NaOH溶液喷淋的方法减少空气污染 |
D.若反应中生成1.0mol NO,转移的电子数目为6.02×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