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组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后,作出了如图17所示的U—I图像。
(1)此探究实验主要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法;
(2)分析观察可以看出甲导体或乙导体的U—I图都是 ;
(3)分析观察图中A、B、C(或D、E、F)三点的
电流与电压的变化倍数关系,可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
;
(4)分析观察图中 两点的数据,可归纳出的
初步结论是:导体两端的电压相同时,通过不同导体
的电流不同。
(5)进一步分析比较分析比较A、B、C和D、E、F的数据可得:
.。
(6)如果把甲、乙两导体并联后作为一个整体R接入该电路,请你在图17中作出R的U—I图像。
小明和小华用相同的实验器材,验证电与磁的关系,实验过程分别如下图所示。
①小明:
根据小明的实验现象,可验证:周围存在磁场,且。
②小华:
指出小华的实验验证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写出两条):Ⅰ。Ⅱ。
小华的实验过程中,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未发生改变的原因可能是。
在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的是实验中:
(1)小明将电动机、变阻器、电源、开关串联起来,闭合开关,发现线圈不转,他用手轻轻转了一下线圈,电动机模型开始正常转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当小明调节滑片,使电路中电流增大,发现电动机的线圈转速____(选填“加快”、“不变”或“减慢”)。
(2)为进一步研究直流电动机,他测得通过当电动机两端电压为5V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0.5A,而当电动机两端电压为1V时,电动机线圈不转,电流表示数仍为0.5A。则该电动机线圈电阻为____Ω。
(3)当电动机两端电压为5V,电动机工作1min所消耗的电能为____J,其中转化为机械能的是____J。
下表是小华在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电功率实验中所得的部分数据。
次数 |
电压/V |
电流/A |
灯泡功率/W |
灯泡亮度 |
1 |
1.6 |
0.20 |
0.32 |
暗 |
2 |
2.5 |
亮 |
||
3 |
2.8 |
0.26 |
0.73 |
很亮 |
(1)当灯泡两端电压为2.5V时,电路中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则通过灯泡的电流____A。小华认为用三次实验所得功率的平均值作为灯泡的额定功率,可减小实验误差。你认为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W。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小灯泡亮度是变化的,小灯泡的亮度是由____(选填“实际功率”或“额定功率”)决定的。
(3)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发现通过灯泡的电流与灯泡两端电压____(选填“一定”或“不是”)成正比,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灯丝电阻随____而变化。
小明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
(1)选用两节新干电池做电源,所选电阻最小值为5Ω,滑动变阻器的铭牌上标有“10Ω 1A”字样,他已完成了部分实物连接,请用笔画线将实物图连接好。要求滑片向右移时,电路中电流变大。
(2)小明先将5Ω的电阻连入电路,当连好最后一根线时,发现电压表指针偏转超出量程的一半。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①____;②____。
(3)纠正错误后,他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在表格中.接着进行正确地操作将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为读取正确的电流值,他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移,当____时,停止调节,读出电流表示数。
(4)按照小明的实验设计,为能读出相应的电流值,所选的定值电阻最大值为____Ω。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甲图是研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乙图是研究影响电热大小的实验装置,试分析两个实验中的研究方法。
(1)物体动能大小与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少均无法直接比较。甲图中是通过____来显示小车的动能大小,乙图中是通过____来比较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
(2)当研究对象与多个因素有关时,只能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甲图中,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让小车从斜面不同高度下滑,目的是研究小车动能与____的关系;乙图中为研究电热与导体电阻的关系,应将R1与R2____联,且R1与R2的阻值____(填“一定相等”、“可以相等”或“一定不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