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看到装有薯片的包装袋总是鼓鼓的,里面充有气体。他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袋内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实验方案: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已收集满该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获得证据:…… 得出照论:…… |
(1)他提出的问题是
(2)其他同学一致认为该实验方案是不合理的,正确的实验方案是:将收集的该气体
央视报道"全国多地相继出现了假干粉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中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而假干粉灭火器是用面粉做灭火剂。兴趣小组同学想了解学校干粉灭火器中的灭火剂是否报道中的"假干粉",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探究一:甲、乙两同学分别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设计方案,进行如下实验:
乙同学设计方案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二:小组同学利用该灭火器进行灭火实验后,发现可燃物表面有白色粉末残留。为了解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继续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2.碳酸氢钠溶解吸收热量;碳酸钠溶解放出热量。
【提出猜想】猜想1:残留物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猜想2:残留物主要成分是。
【设计方案】小组同学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中,错误的是(填序号)。
A.加热残留物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猜想2正确
B.将残留物溶于水,若有放热现象,则猜想1正确
C.将残留物溶于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加稀盐酸,如产生气泡,则猜想2正确
【反思评价】设计实验方案要思维缜密,考虑周全。用化学知识解释上述错误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验中,小红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当成酸滴加到金属铝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小红猜想是氧气;小敏猜想是氢气; 小雨猜想是二氧化碳。
其他同学认为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进行实验】利用图I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
(1)小红: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处,观察到,则她的猜想错误。
(2)小敏:①用图II所示装置干燥从
导管出来的气体,将管口
与(填"
"或"
")端管口连接。
②反应一段时间,点燃干燥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确。
【得出结论】铝、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讨论】有同学认为,小敏的实验方案有欠缺,步骤②中存在安全隐患,理由是。
【反思提升】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源自对试验中异常现象的大胆质疑,深入研究。下列科学成果是通过对异常现象研究得出的是(填序号)。
A. | 波义耳不慎将浓盐酸溅到花瓣上从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
B. | 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
C. | 拉瓦锡深入研究前人忽视的异常现象发现了氧气 |
D. | 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
"潇湘"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铁快速生锈进行了创新实验探究,实验设计如下图.
实验操作如下:
①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
②用锥形瓶收集一瓶氧气,塞上胶塞.在烧杯中倒入少量滴有红墨水的水(水不要加太多,没过导管末端即可).
③打开胶塞,向锥形瓶中快速加入
饱和食盐水、
铁系脱氧剂(主要成分是活性铁粉).塞上胶塞,捏住乳胶管,轻轻摇晃锥形瓶,使悬浊液均匀挂在锥形瓶内壁上.
④将导管放入烧杯中.1分钟后,观察到导管中红色液柱高度超过
,锥形瓶内壁呈红褐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①组装好仪器后,立即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2)查资料得知,步骤④中红褐色固体为
,它由生成的
与氧气、水反应而来,写出生成红褐色固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下列各项是同学们对该创新实验的判断与评价,你认为不太合理的是。
A. | 实验中用红墨水是便于观察 | B. | 实验用氧气代替空气,毫无意义 |
C. | 实验用铁钉代替系脱氧剂,实验效果会更好 | D. | 加入饱和食盐水可加快铁生锈的速度 |
实验小组发现,隔段时间做实验用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了一层"白膜"。
(1)此"白膜"的主要成分是;
(2)对该溶液是否全部变质,同学们提出的假设有:
假设一:该溶液部分变质假设二:该溶液全部变质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需要写出实际步骤和现象,得出结论)
某班同学用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甲同学实验操作如图:
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色.
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玻璃棒,发现溶液为无色,于是甲同学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结论提出了质凝,并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一:只有
猜想二: 和
猜想三: 和
以上猜想中,你觉得不合理的是.
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
溶液 |
猜想二成立 |
【反思交流】
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方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倒入下水道B.倒入废液缸C.带出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