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与会人员领到的会议通知、日程表、便签纸等都是外观与普通纸相似的"石头纸"。"石头纸"的主要原料为碳酸钙,加上少量聚乙烯和胶合剂制成(聚乙烯和胶合剂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
(1)"石头纸"中的碳酸钙属于(选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
(2)为了测定某种"石头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取该种"石头纸"样品l0克,加人100克7.3%的盐酸溶液充分反应。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6.48克;经过滤干燥后称得固体残渣质量为2克;
该同学想出甲、乙、丙三种计算方案:
甲:根据"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106 .48克,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求解;
乙:根据"反应后经过滤干燥后称得固体残渣的质量2克,可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求解;
丙:根据"100克7.3%的盐酸溶液,可知参加反应的氯化氢质量,……"求解。
以上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3)根据上述的某个正确方案计算该"石头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同学想了解其变质情况,设计了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二:
通过实验二,能进一步推算出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请计算实验二中参加反应的碳酸钠质量。(化学方程式:Na2CO3+ CaC12=CaCO3↓+2NaCl)
结论:16.0 g干燥的样品中已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是g。
已知丙烯醇的化学式为C3H6O2,计算:(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1)丙烯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54)
(2)丙烯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55)
一名初三学生呼吸时,每天需从空气中得到5 升氧气,则他一个月(按30天计
算)可呼吸多少升空气?
(5分)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氯化镁样品(仅含氯化钠杂质)进行如下检测:各取5.0 g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得到25.0g溶液,再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沉淀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甲 |
乙 |
丙 |
|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 (g) |
35.0 |
40.0 |
45.0 |
反应得到沉淀的质量 (g) |
2.5 |
2.9 |
2.9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__ __同学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一定过量。
(2)求样品中氯化镁的含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下同)。
(3)计算乙同学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某学习小组同学用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如图)制取氧气,取2g二氧化锰于锥形瓶中,然后慢慢滴入34g过氧化氢溶液,充分反应。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⑴小明根据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氧气的质量,其计算式为:
生成氧气的质量=34g×10%××100%
=34g×10%××100%=3.2g。
老师指出小明的计算是错误的,你认为错误的原因是 ▲ (填字母序号)。
A.过氧化氢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有误
B.过氧化氢中的氧元素没有全部转移到氧气中
⑵请你根据化学方程式帮助小明计算理论上可制取氧气的质量。
⑶小亮思考:过氧化氢不稳定会自然分解,导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实验结束后,称得锥形瓶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是35.2g。请计算这瓶过氧化氢溶液中实际溶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