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退 让
贾谊
梁大夫宋就者,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劬(劬qú勤劳,劳苦)力而数灌,其瓜美;楚窳(窳yǔ懒惰)而希灌,其瓜恶。楚令固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恶梁瓜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曰:“恶(恶wū叹词,表示愤怒)!是何言也!是构怨召祸之道也。恶!何称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莫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令勿知也。”于是,梁亭乃每夜往,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皆已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也。楚令闻之大悦,具以闻。楚王闻之,恕然丑以志自惛(惛hūn糊涂)也,告吏曰:“微搔瓜,得无他罪乎?”说(说同“悦”,高兴)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乎!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翟王使使至楚。楚王欲夸之,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楚王曰:“翟国亦有此台乎?”使者曰否翟窭(窭jù贫而简陋)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翦同“剪”,修剪)采椽弗刮。且翟王犹以作之者大苦,居之者大佚。翟国恶见此台也!”楚王愧。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每莫令人往莫:不要 |
B.楚边亭旦而行瓜行: 巡察 |
C.楚令闻之大悦,具以闻闻:使……知道 |
D.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飨:宴请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怒其亭瓜之恶也吾其还也 |
B.梁亭觉之,因请其尉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
C.若我教子,必每莫令人往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
D.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边亭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也 |
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则故事赞美宋就以德报怨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解决了梁、楚两国的边境纠纷,也对和睦邦交起了作用。 |
B.宋就让梁边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边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很高兴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
C.翟王派使者到楚国,楚王想夸奖使者,于是在章华台上宴请宾客。章华台很高,登台的人一路休息多次,才能上到顶上。 |
D.全文少说理,多叙事,主旨体现在标题上。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应该谦让。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A.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
B.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
C.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
D.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亭恶梁瓜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
(2)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节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害:嫉妒,嫉害 |
B.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是非:褒贬评定 |
C.遭变事而不知其权权:权变,权宜 |
D.夫君不君则犯犯:触犯,侵犯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知言之不用上明三王之道 |
B.以达王事而已矣以天下之大过予之 |
C.守经事而不知其宜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
D.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奖善惩恶,尊崇贤能,鄙夷无才无德之辈。 |
B.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否则)前面有谗言却听不到,后面有祸害却不知道。 |
C.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礼是在坏事发生之前加以防范,法是在坏事发生之后予以惩处。 |
D.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法施行的作用容易看到,而礼禁绝的作用却难以察觉。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孟頫进曰:“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七年,桑哥遣忻都及王济等理算天下钱粮,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尚数千万,民不聊生,自杀者相属。孟頫与阿刺浑撒里甚善,劝令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阿剌浑撒里入奏,如孟頫所言,帝从之。二 十 九 年 出 济 南 路 总 管 府 事 时 总 管 阙 孟 頫 独 署 府 事 有 元 掀 儿 者 役 于 盐 场 不 胜 艰 苦 因 逃 去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仁宗在东宫,素知其名,及即位,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节选自《元史·赵孟頫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搜访遗逸于江南遗逸:(前朝)遗留的隐逸者。 |
B.自杀者相属 相属:相连,相继。 |
C.以字呼之而不名不名:不直呼名字。 |
D.不知其经济之学经济:经营,管理。 |
对文中第二段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
B.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
C.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
D.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孟頫才华横溢,受到皇帝器重。他看书过目成诵,写文章一挥而就;尚书省刚设立,他便承旨起草诏书,受到皇帝赞赏。 |
B.赵孟頫明察秋毫,断案如神。元掀儿的父亲诬告他人,被诬告的人也已认罪,赵孟頫怀疑另有隐情,悉心审理,真相大白,受到人们称赞。 |
C.赵孟頫见识过人,体恤百姓。他分析赵全案件,认为王虎臣难以秉公办理,不宜派去查案;劝阿剌浑撒里上奏免除百姓钱粮,得到皇帝应允。 |
D.赵孟頫文学、书画闻名天下,政治才华常被忽略。皇帝称赞他可与李白、苏轼相比,他的书法作品被天竺国视为宝物,政治才能却少被提及。 |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
(2)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
用斜线(/)给下面划线句子断句。(限划6处)
欧阳修尝慨《七略》四部,目存书亡,以谓其人之不幸,盖伤文章之不足恃也……然读《史》《汉》之书,而察徐广、裴骃、服虔、应劭诸家之注释,其间不得迁固之意者,十常四五焉。以专门之攻习尤未达古人之精微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己耶夫不传者有部目空存之慨其传者,又有推求失旨之病,与爱憎不齐之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19分)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鄣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侯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 ,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斧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鄣。”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军鼓噪勒兵勒:训练 |
B.王用之治国赋治:管理 |
C.乐乘对如廉颇言如:依照 |
D.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用事:主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遂解阏与之围而归②礼毕而归之 |
B.①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C.①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②而君幸于赵王 |
D.①赵奢善食而遣之②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奢在收租税的时候,平原君家不肯缴纳,赵奢依法处治,杀了平原君家九个当权管事人。 |
B.赵奢认为以平原君尊贵的地位,能奉公守法就会使国家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国家强盛,国家强盛了赵氏的政权就会稳固。 |
C.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赵王召见廉颇问可不可以去援救,廉颇说很难援救。乐乘的见解和廉颇相同,而赵奢却认为可以援救。 |
D.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赵奢就在军中下令说:“有谁来为军事进谏的处以死刑。”一个叫许历的军士请求就军事提出建议,赵奢却表示不但不会杀他,反而要采纳他的建议。 |
翻译文言材料中划线和课内文言文中的句子。
(1)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2)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 3分)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日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署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控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至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日: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枨,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境,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蝉,好事者见,可以永日。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珮琴筑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傍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规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袤丰杀,一称心力一:全部。 |
B.纳阳日,虞祁寒也虞:担忧。 |
C.修柯戛云,低枝拂潭修:长、高。 |
D.一旦蹇剥,来佐江郡蹇剥:时运不济。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不如因善遇之 |
B.我知其心以是哉徒以吾两人在也 |
C.其喜山水病癖如此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D.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白居易建造庐山草堂行为的一项是()
①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
②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
③下铺白石,为出入道
④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
⑤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⑥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
A.①②④ | B.②③⑥ | C.①③⑤ | D.②③⑤ |
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庐山草堂面朝香炉峰,紧邻峰麓的遗爱寺,环境幽雅,仰可观诸峰险峻,俯可听泉水流响,加上竹树云石等点缀,美景令人目不暇接。 |
B.作者认为,在草堂住一晚上会感觉身体安宁,住两晚上则心情平静安适,住三个晚上以后,身心舒畅,物我两忘,跟万物融合无间。 |
C.作者凭借对自然风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高度鉴赏能力进行园林规划,同时又把自己对人生哲理的体验、宦海浮沉的感怀熔注于造园艺术之中。 |
D.作者自幼喜欢山水,乃至成为一种癖好,对庐山草堂更是情有独钟,但由于官场事务繁忙,加上家庭琐事缠身,终究无法畅享庐山胜景,对此他深感遗憾。 |
把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2)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珮琴筑声。
(3)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