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退 让
贾谊
梁大夫宋就者,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劬(劬qú勤劳,劳苦)力而数灌,其瓜美;楚窳(窳yǔ懒惰)而希灌,其瓜恶。楚令固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恶梁瓜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曰:“恶(恶wū叹词,表示愤怒)!是何言也!是构怨召祸之道也。恶!何称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莫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令勿知也。”于是,梁亭乃每夜往,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皆已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也。楚令闻之大悦,具以闻。楚王闻之,恕然丑以志自惛(惛hūn糊涂)也,告吏曰:“微搔瓜,得无他罪乎?”说(说同“悦”,高兴)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乎!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翟王使使至楚。楚王欲夸之,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楚王曰:“翟国亦有此台乎?”使者曰否翟窭(窭jù贫而简陋)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翦同“剪”,修剪)采椽弗刮。且翟王犹以作之者大苦,居之者大佚。翟国恶见此台也!”楚王愧。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每莫令人往莫:不要 |
B.楚边亭旦而行瓜行: 巡察 |
C.楚令闻之大悦,具以闻闻:使……知道 |
D.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飨:宴请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怒其亭瓜之恶也吾其还也 |
B.梁亭觉之,因请其尉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
C.若我教子,必每莫令人往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
D.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边亭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也 |
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则故事赞美宋就以德报怨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解决了梁、楚两国的边境纠纷,也对和睦邦交起了作用。 |
B.宋就让梁边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边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很高兴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
C.翟王派使者到楚国,楚王想夸奖使者,于是在章华台上宴请宾客。章华台很高,登台的人一路休息多次,才能上到顶上。 |
D.全文少说理,多叙事,主旨体现在标题上。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应该谦让。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A.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
B.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
C.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
D.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亭恶梁瓜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
(2)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崔光远,系出博陵,后徙灵昌。勇决任气,长六尺,瞳子白黑分明。开元末,为唐安令,与杨国忠善,累迁京兆少尹,为吐蕃吊祭使,还,会玄宗西狩,诏留光远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乘舆已出,都人乱,火左藏大盈库,争辇财珍,至乘驴入宫殿者。光远乃募官摄府、县,谁何宫阙,斩十数人,乃定。因伪使其子东见禄山,而禄山先署张休为京兆尹,由是追休,授光远故官。俄而同罗背贼,以厩马二千出奔,贼将孙孝哲、安神威招之不得,神威忧死,官吏惊走,狱囚皆逸。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使人奔呼曰:“尹巡门!”门兵具器仗迎谒,至皆斩之,募得百余人,遂趋灵武。肃宗嘉之,擢拜御史大夫,复为京兆尹,遣到渭北募侨民。会贼党剽泾阳,休祠房,椎牛呼饮。光远刺知之,率兵夜趋其所,使百骑彀满狙其前,命骁士合噪。贼醉,不能师,斩其徒二千,得马千噭,俘一酋长以献。自是,贼常避其锋。扈帝还,改礼部尚书、邺国公,封实户三百。
乾元元年,繇汴州刺史代萧华为魏州节度使。初,郭子仪与贼战汲郡,光远裁率汴师千人援之,不甚力。及守魏,使将军李处崟拒贼,子仪不救,战不胜,奔还,贼因傅城下诡呼曰:“处崟召我而不出,何也?”光远信之,斩处崟。处崟善战,众倚以为重,及死,人益危。魏城经袁知泰、能元皓等完筑,牢甚,光远不能守,夜溃围出,奔京师。帝赦其罪,拜太子少保。
会襄州将康楚元、张嘉延反,陷荆、襄诸州,因拜持节荆、襄招讨,充山南东道兵马都使,又徙凤翔尹。先是,岐、陇贼郭愔等掠州县,峙五堡,光远至,遣官喻降之。既而沈饮不亲事,愔等阴约党项及奴剌、突厥,败韦伦于秦、陇,杀监军使。帝怒光远无状,召还。复使节度剑南。会段子璋反东川,光远进讨平之。然不能禁士卒剽掠士女,至断腕取金者,夷杀数千人。帝诏监军按其罪,以忧卒。
选自《新唐书·崔光远传》(有删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休祠房,椎牛呼饮椎:椎打 |
B.贼醉,不能师,斩其徒二千师:军队 |
C.岐、陇贼郭愔等掠州县,峙五堡峙:对立 |
D.帝诏监军按其罪,以忧卒按:审查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
B.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
C.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
D.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担任唐安令的时候,崔光远凭借和杨国忠的关系被重用,此时皇帝却因安禄山叛乱出逃,京城局势随之而失控,连官府仓库也被劫掠。 |
B.崔光远身处乱世却能忍辱负重,他骗取了安禄山的信任,得以镇守京城,可大好的局势却被同罗的擅自行动破坏,这让崔光远很被动。 |
C.崔光远镇守魏州之时,派出了擅战的李处崟抵御贼兵,却因郭子仪心怀旧怨拒绝援助而失利,他又被贼兵的欺诈所惑,做出错误决定。 |
D.被认为是勇敢果断的崔光远也会居功自傲,沉迷享乐而荒废军务,导致韦伦战败。皇帝因为他的碌碌无为而把他召回京城,作为惩戒。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乘舆已出,都人乱,火左藏大盈库,争辇财珍,至乘驴入宫殿者。
(2)既而沈饮不亲事,愔等阴约党项及奴剌、突厥,败韦伦于秦、陇,杀监军使。帝怒光远无状,召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父恕,为涿郡太守,卒。恢年十五,送丧还归乡里,内足于财。恢曰:“世方乱,安以富为?”一朝尽散,振施宗族。州里高之,比之郇越①。举孝廉,为廪丘长,鄢陵、广川令,彭城、鲁相,所在见称。入为丞相主簿,出为扬州刺史。太祖曰:“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时济见为丹杨太守,乃遣济还州。又语张辽、乐进等曰:“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
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于是有樊城之事。
诏书召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潜等缓之。恢密语潜曰:“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
文帝践阼,以恢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数年,迁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道病卒,时年四十五。诏曰:“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为朕执事,忠于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任之以一方之事。如何不遂,吾甚悯之!”赐恢子生爵关内侯。生早卒,爵绝。
(节选自《三国志》)
【注】①郇越:古代的贤者。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静与共咨议咨议:共同商议 |
B.如恢所策所策:所写的策论 |
C.文帝践阼践阼:登上皇位 |
D.恢有柱石之质柱石:担当国家重任的人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
B.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
C.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
D.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恢一向乐善好施,家里很是富有,但他把钱财分给了宗族,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
B.温恢很有军事谋略。曹操曾经对自己的手下说,遇到事情可以和温恢商量再做定夺。 |
C.温恢很有远见。他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曹仁将要受到关羽的攻击而提醒兖州刺史,后来果如他所料。 |
D.温恢能够清楚地知道曹操的用意,所以给裴潜提建议,让他加快行程,裴潜接受了他的建议,所以,没有受到责罚。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
(2)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①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②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扞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注:①县君:中国古代宗女、命妇的位号。
②德明:北宋时期,西夏李元昊的父亲,是宋朝的定难军节度使,被宋朝封为西平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报:答复,给回信 |
B.稍用其说稍:逐渐 |
C.还称旨称旨:称职 |
D.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可否:褒贬,议论 |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乃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
B.之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C.则则勇者亦牵而溃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D.然状貌伟然,喜酒自豪 |
其下平旷,有穴窈然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的父辈是幽州人。幽燕一带一般人都强健勇武,石曼卿年少时也豪气逼人,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 |
B.石曼卿年少时便被举荐为进士,但没被选中。真宗皇帝广施恩惠,凡多次被举荐的人都补奉职。曼卿一直没有就职。 |
C.石曼卿曾经为朝廷的边防担忧而进谏,皇帝未加理会。后来元昊造反,这才引起皇帝的注意,逐渐采用了他的主张。 |
D.石曼卿奉命在河东征兵,回到朝廷,皇帝赐给他绯衣银鱼。皇上正想充分发挥他的才智,他却身体不好生了重病。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
(2)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记丐侠
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性慷慨而有过人节。乡试后,捷举。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既而曰:“孰如成一会而筹集之。”于是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而心实否之。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之。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
有群丐过其门,见先生家罗杯盘,必有所谓喜事者。遂麋集于户限外,争欲得杯盘狼藉之馀渖。斯时也,先生饥火与憤火交绥,于是出谓群丐曰:“予之肆筵以设席也,实以部试期迫, 赴都乏资,意欲藉亲故之集会轮资,应眉急耳。奈亲故负我,今竞食言,以致吾之酒肴为虚设。 虽然,与其鱼馁而肉敗,孰若大家共一饱。汝曹其就座,吾将为东道主而畅饮焉。”群丐登堂醊,醲饷既良,已谓先生曰:“吾侪小,蒙先生賜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今试一问,由此达京师需金几何?”先生曰:“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群丐应声起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①,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群丐亦促之返焉。
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先生亦平淡视之。然越数日将之官,群丐请从之任所。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方踌躇间,有黠者似已久窥其意曰:“先生之作官,自作官;某等之行乞,自行乞。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②,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
抵任所后,各行丐于四方,惟昏暮时潜一入署问安而已。先生亦随时资给之,然往往不受。 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至颁发赏格时,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而先生以政声卓著,由上峰保升郡守矣。先生固儒者,不耐于酬酢之烦,又淡于利禄,遂以亲老乞终养,解组③后,欲为各丐谋治生业,竟皆避之他去。先生每为人言之,辄唏嘘泣下,引为憾事。然而丐则侠矣。
(选自《庚初广志》卷八,有删改)
[注]①南宮:指“礼部”。②浼:玷污。③解组:解下挂印的带子,指辞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除:台阶 |
B.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但:只要 |
C.群丐请从之任所之:前往 |
D.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间:间或 |
以下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群丐的“侠义”和来懋斋先生“品性”的一组是()
A.蒙先生賜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先生亦随时资给之 |
B.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 |
C.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 |
D.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懋斋先生家况奇贫,为人却慷慨大方,有过人的节操。乡试中举后,打算赴礼部应试,可缺乏资用。他采用民间打会的方式向亲友筹集资金,但遭到背弃。 |
B.来懋斋先生把准备招待亲友的美酒伟肴拿给乞丐们享用。了解到先生的困境,乞丐们用行乞所得资助他,并护送其赴京应试。他们的义举受到赞扬,并因此常常获得馈赠。 |
C.来懋斋先生在群丐的帮助下到达京都,如愿考中,得以出任县令。回乡省亲时,对逢迎讨好的亲友只是以平常态度对待。 |
D.来懋斋先生任职期间,乞丐们给予他很多帮助,使先生政声卓著,升任郡守,而乞丐们不求任何回报。先生辞职归乡前,想给他们谋取职业,群丐都躲开了,先生引以为憾。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①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②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注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夙遭闵凶 夙:早时 |
B.躬亲抚养 躬:亲自 |
C.终鲜兄弟鲜:少 |
D.行年四岁行: 行走 |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慈父见背风吹草低见牛羊 |
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C.至于成立奉晨昏于万里 |
D.而刘夙婴疾病爽籁发而清风生 |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 |
B.作者以自己对祖母的孝为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企图打动晋武帝。 |
C.文字中包含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并且长期以来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词语,如:形影相吊、茕茕孑立、零丁孤苦。 |
D.文段主要用了四字句,还有不少对偶句,琅琅上口,亲切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