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信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无行:没有品行 |
B.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竟:终于 |
C.信往,不为具食具食:吃饭的器具 |
D.坐法当斩坐法:犯法判罪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人多厌之者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B.滕公奇其言,壮其貌②吾其还也 |
C.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②若入前为寿 |
D.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②乃令秦武阳为副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信初为布衣,家庭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但他却胸怀大志,忍辱负重, 努力习武,积极投军献策,最后终于成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
B.韩信起初在项羽军中做郎中,曾几次向项羽出谋献策,可是都没有被采纳,这就决定 了项羽必然失败的悲惨命运。 |
C.本文主要是描写韩信的才能。不过,这里更多采用侧面烘托,即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表现了一个天才的军事家的形象。 |
D.文章也展现了汉高祖刘邦的雄才大略。他能够知人善任,采纳滕公和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让他为自己打天下。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②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③。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阅读下面的材料,简要概括孔子主张的“孝”必须具备的条件。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天兴元年,哀索走归德。明年春,崔立变。群小附和,请为立建功德碑,翟奕以尚书省命召若虚为文。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谗构立见屠灭。若虚自分必死,私谓左右司员外郎元好问曰今召我作碑不从则死作之则名节扫地不若死之为愈虽然我姑以理谕之
(《金史·列传第六十四·王若虚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高思诚咏白堂记
【金】王若虚
有所幕于人者,必有所悦乎其事也。或取其性情德行才能技艺之所长,与夫衣服仪度之如何,以想见其仿佛;甚者,至有易名变姓以自比而同之,此其嗜好趋向,自有合焉而不夺也。
吾友高君思诚,葺其所居之堂以为读书之所,择乐天绝句之诗,列之壁问,而榜以“咏白”。盖将日玩诸其目而讽诵诸其口也。
一日,见告曰:“吾平生深慕乐天之为人,而尤爱其诗,故以是云,何如?”
予曰:“人物如乐天,吾复何议?子能于是而存心,其嗜好趋向,亦岂不佳?然慕之者欲其学之,而学之者欲其似之也。慕焉而不学,学焉而不似,亦何取乎其人耶?盖乐天之为人,冲和静退,达理而任命,不为荣喜,不为穷忧,所谓无入而不自得者。今子方皇皇干禄之计,求进甚急,而得丧之念,交战于胸中,是未可以乐天论也。乐天之诗,坦白平易,直以写胄然之趣,合乎天造,厌乎人意,而不为奇诡以骇末俗之耳目。子则雕镌粉饰,未免有侈心而驰骋乎其外,是又未可以乐天论也。虽然,其所慕在此者,其所归必在此。子以少年豪迈,如川之方增,而未有涯涘,则其势固有不得不然者,若其加之岁年而博以学,至于心平气定,尽天下之变,而返乎自得之场,则乐天之妙,庶乎其可同矣。始俟他日复为子一观而评之。”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榜以“咏白”榜:题署 |
B.盖将日玩诸其目而讽诵诸其口也讽:背诵,诵读 |
C.今子方皇皇干禄之计干:追求 |
D.未免有侈心而驰骋乎其外侈:奢侈 |
下列各组语句中,能体现高思诚“学焉不似”的一组是
①择乐天绝句之诗,列之壁间④得丧之念,交战于胸中
②其嗜好趋向,亦岂不佳⑤直以写自然之趣,合乎天造,厌乎人意
③皇皇干禄之计,求进甚急⑥雕镌粉饰,未免有侈心而驰骋乎其外
A.①②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首先举了一个仰慕别人的人的例子:他从品行、技艺所长、服饰仪度上进行模仿,甚至连姓名也更改的和所仰慕的人一样。 |
B.高思诚仰慕白居易的为人,尤其爱他的诗,在书房的墙上悬挂了白居易的诗,把书房题名为“咏白”,并以此向王若虚炫耀。 |
C.作者对高思诚的为人和作诗与白居易的为人和作诗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高思诚当前的心态及写作风格与白居易还相差甚远。 |
D.作者虽然批评了高思诚雕镌粉饰自身的做法,但也认为高思诚年轻豪迈,如果假以时日,广博学问,达到白居易的境界也有一定的可能。 |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其嗜好趋向,自有合焉而不夺也。
(2)然慕之者欲其学之,而学之者欲其似之也。
(3)虽然,其所慕在此者,其所归必在此。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梁归,探诸其家,则生方与客饮,益疑。因问:“昨在洞庭,何归之速?”答曰:“无之。”梁乃追述所见一座尽骇生笑曰君误矣仆岂有分身术耶众异之而究莫解其故。后八十一岁而终。迨殡,讶其棺轻,开视,则空棺耳。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宁南侯传
【明】侯方域
宁南侯者,姓左氏,名良玉,字曰昆山,辽东人也。少起军校,以斩级功,官辽东都司。苦贫,尝挟弓矢射生。一日,见道傍驼橐①,驰马劫取之,乃锦州军装也。坐法当斩,适有丘磊者,与同犯,愿独任之,良玉得免死。
既失官,久之无聊,乃走昌平军门求事司徒公。司徒公尝役使之,命以行酒。会大凌河围急,诏下,昌平军赴救,榆林人尤世威者为总兵官,入见司徒公曰:“大凌河当天下劲兵处,围不易解,世威当行。今既以护凌不可,公且遣将,谁当往者?中军将王国靖,书生也,左右将军更不可任。”司徒公曰:“然则,谁可?”世威曰:“独左良玉可耳。顾良玉方为走卒,奈何帅诸将?”司徒公曰:“良玉诚任此,吾独不能重良玉乎?”
即夜遣世威前谕意。漏下四鼓,司徒公竟自诣良玉邸舍请焉。良玉初闻世威往,以为捕之,绕床语曰:“得非丘磊事露耶?”走匿床下。世威排闼呼曰:“左将军,富贵至矣,速命酒饮我。”引出而谕以故,良玉失色战慄,立移时,乃定,跪世威前,世威且跪且掖起之。而司徒公至,乃面与期。
诘旦会辕门,大集诸将,以金三千两送良玉行,赐之卮酒三,令箭一,曰:“三卮酒者,以三军属将军也,令箭如吾自行。诸将士勉听左将军命,左将军今已为副将军,位诸将上,吾拜官疏,夜即发矣。”良玉既出,而以首叩辕门墀②下曰:“此行倘不建功,当自刎其头。”已而果连战松山、杏山下,录捷功第一,遂为总兵官。良玉自起谪校,至总兵,首尾仅岁余,年三十二。
是时,秦寇③入豫,良玉当往剿,见司徒公。司徒公曰:“将军建大功,殊不负我,欲有言以赠将军,将军奚字?”良玉曰:“无也。”司徒公笑曰:“岂有大将军终身称名者哉?”良玉拜以为请,司徒公曰:“即昆山可矣。”自此乃号为昆山将军。
侯方域曰:余少时见左将军,将军目不知书,然性通晓,解文义,勇略亚于黥彭④,而功名不终,何欤?当左将军出军时,有党应春者,以军校逃伍,当死,司徒公缚而笞之百,应春起而徐行,无异平时,拔以为军官,复逃,再缚之来,应春仰首曰:“扎官实岂异军校耶?”司徒公异之,以付左将军,为先锋。后乃立功佩印,为山海关将。然则将苟有材,得其人以御之,虽卒伍可也,而况于公侯哉?
(选自《侯朝宗文选》,有删改)
【注】①驼橐:驮垛,即捆扎成垛供驮运的货物或行李。②墀:台阶上的空地,亦指台阶。③秦寇:陕西农民起义军。④黥彭:汉初时的黥布和彭越。二人皆为刘邦麾下的猛将。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法当斩坐:犯法获罪 |
B.即夜遣世威前谕意谕:明白 |
C.乃面与期期:约定时日 |
D.殊不负我殊:甚,很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左良玉受到“赏识”的一组是
①愿独任之,良玉得免死②司徒公竟自诣良玉邸舍请焉③赐之卮酒三,令箭一④此行倘不建功,当自刎其头⑤将军建大功,殊不负我⑥然性通晓,解文义,勇略亚于黥彭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⑤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良玉作战勇猛,颇有战功。他出身行伍,因作战勇猛有功而封官辽东都司,后来带领军队在松山、杏山下作战,也取得了胜利,获得头等战功。 |
B.左良玉曾因贫穷而打劫驮垛,触犯法律,虽幸免于死,但仍然心怀畏惧,害怕事情暴露,以致尤世威来找他时吓得藏在床底下。 |
C.左良玉知恩重义,不负厚望。他得到尤世威的推荐和司徒公的特别提拔后,誓死不负他们的期望,取得胜利,因此被他们取名为昆山将军。 |
D.司徒公知人善任。他不仅提拔了有军事才能的左良玉,还发现了党应春的特别之处,将他交给左良玉。左良玉和党应春建功立业,均为大将。 |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良玉方为走卒,奈何帅诸将?
(2)三卮酒者,以三军属将军也,令箭如吾自行。
(3)然则将苟有材,得其人以御之,虽卒伍可也,而况于公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