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电阻箱、电压表测定一个未知定值电阻RX的阻值时,小明设计了如图26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R/是电阻箱,R0是定值电阻.
(1)图甲中,为测出RX的阻值,闭合开关S后,小明应该先把开关S1接到触点 (选填“1”或“2” ),记录电压表的示数U;然后把开关S1接到另一触点,并调节电阻箱R/,直到电压表示数也为U,读出此时电阻箱R/的示数(各旋钮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待测电阻RX的阻值为______Ω.
(2)小兰认为将图甲中的电阻R0去掉,也能测出RX的阻值.你认为可行吗? 答:
(3)小亮设计了图丙的电路测RX的阻值.与图甲的方法比较,你觉得图丙最显著的优点是: ____ _ __;若图甲也想具备这个优点,只需更换图甲的一个元件就可以了,如何替换?答:_____ _ ___ ____.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已知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标有“20Ω 0.5A”字样,所给的定值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
(1)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处于 状态。滑动变阻器除保护电路外,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
(2)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几乎无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则电路的故障可能为 。
(3)实验中,将5Ω的定值电阻换为10Ω的定值电阻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向 (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不变。
(4)为了使所给的4个定值电阻都进行实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应控制在 V和 V之间。

为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实验小组利用斜面、质量不同的小钢球、木块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小钢球的动能的大小是通过 来判断的。
(2)实验中通过 两图来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两次实验,让小钢球从同一高度自由滚下,目的是使小钢球滚到斜面低端时具有相同的 。
(3)实验中通过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在质量一定时,物体的 越大,动能越大。
(4)若在进行甲、丙两图实验时,丙图中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为了使木块不滑出木板,需要重新进行丙图的实验,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换用表面更粗糙的木板 B.换用一个质量较大的木板
C.换用质量较小的钢球 D.降低钢球滚下时的高度。

小明为了测试某金属块的密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下操作:
(1)他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衡量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 g。
(3)用量筒测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为 cm3。
(4)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
(5)若实验中所用的线较粗,则测量结果与实际相比会偏 (填“大”或“小”)。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前,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 ,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如图所示,若蜡烛、凸透镜在当前位置,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应用在 (填“照相机”或“放大镜”)上。
(3)在(2)的基础上,若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将得到倒立的、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当蜡烛燃烧逐渐变短时,为了使像还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向 (填“上”或“下”)适当调节光屏的位置。
在探究“某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将装有此物质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该物质 。
(2)图乙是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比固态时 。
(3)由图象可知,晶体熔化特点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