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电阻箱、电压表测定一个未知定值电阻RX的阻值时,小明设计了如图26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R/是电阻箱,R0是定值电阻.
(1)图甲中,为测出RX的阻值,闭合开关S后,小明应该先把开关S1接到触点 (选填“1”或“2” ),记录电压表的示数U;然后把开关S1接到另一触点,并调节电阻箱R/,直到电压表示数也为U,读出此时电阻箱R/的示数(各旋钮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待测电阻RX的阻值为______Ω.
(2)小兰认为将图甲中的电阻R0去掉,也能测出RX的阻值.你认为可行吗? 答:
(3)小亮设计了图丙的电路测RX的阻值.与图甲的方法比较,你觉得图丙最显著的优点是: ____ _ __;若图甲也想具备这个优点,只需更换图甲的一个元件就可以了,如何替换?答:_____ _ ___ ____.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 |
小车由乙至丙 |
小车由甲至丙 |
|
路程s /cm |
26 |
64 |
90 |
时间t /s |
2 |
||
平均速度v /(m/s) |
0.13 |
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在A.B.C.D.e这五个点中:
(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属于放大镜的原理。
(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上成像最小,是属于 原理;成___ __、_ 的实像。
(3)把烛焰放在d点上是属于 原理,成 、 的实像。
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右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成 像。
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可以沿ON向前、向后折的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让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AO射到O点,可折叠纸板的作用是 和 。将纸板的右半边沿着ON向后折去,则在折过去的纸板上 (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应当 。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等.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__上.
(2)该实验应使凸透镜成实像,那么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物距_________焦距.
(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从表中数据可得透镜焦距为_________cm,请在图2方格纸上画出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图象.
(4)小明得出探究结论后,又用上述器材做了一个实验.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0刻线处,凸透镜放在17cm刻线上,如图1所示.移动光屏在a位置找到像,则可由所作图象2得a位置大致在________cm刻度处.
(5)小明把发光二极管组成的T字母(设“其实际大小即如题中字符尺寸”所示)代替蜡烛,在不移动图1中各元件位置的情况下,光屏上所成像形状是 (在横线上画出所成像的大致形状).
(6)小华提出疑问,当蜡烛成倒立的像时,左右是否也颠倒呢,小张说道,只要将T型灯管换成________型灯管即可。
(7)港北物理兴趣小组在此实验基础上又进一步探究了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并利用液体透镜探究“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如图所示.
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选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如果此时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程度 (选填“会”/“不会”)改变.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的目的是 .
(8)如图乙所示,液体透镜被安装在光具座上,不断改变液体透镜凸起程度,调节蜡烛、光屏位置,使得每次在光屏上得到等大的像,发现随着液体透镜越凸,蜡烛和光屏的距离就越近,说明透镜的凸起程度越大焦距 (越大/不变/越小)。
(9)有同学提出该种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是否与液体的种类有关呢?请你帮助设计实验,写出简易步骤,并判断。
步骤 :
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