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
①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②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③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④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⑤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他物、酸性氧化物
⑥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
⑦依据有无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⑨根据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 A.只有①③ | B.③④⑤⑥ | C.①④⑤⑧ | D.全部正确 |
二氧化氮能形成二聚分子:2NO2(g)
N2O4(g)△H<0。现欲测定二氧化氮的相对分子质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低温、高压 | B.低温、低压 | C.高温、低压 | D.高温、高压 |
在体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反应N2 + 3H2
NH3当增大压强使容器体积缩小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 A.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机会增多 |
| B.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
| C.分子间距离减小,使所有的活化分子间的碰撞都成为有效碰撞 |
| D.活化分子百分数未变,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
水的电离过程为H2O
OH-+H+,在25℃、35℃时其离子积分别为K(25℃)=1×10-14 、K(35℃)=2.1×10-14 。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35℃,纯水中C(H+)>C(OH-) |
| B.水的电离度α(25℃)>α(35℃) |
| C.25℃时,向纯水中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都能使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水的离子积减小 |
| D.某温度下纯水中C(H+) 为2×10-7 mol/L,则此时的C(OH-) 也为2×10-7 mol/L |
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①NaOH②NH3·H2O③CaCO3④CH3COOH⑤NaHCO3⑥氢氧化铝
⑦氯化铵⑧二氧化碳⑨乙醇⑩铜
| A.①③⑤⑦ | B.②④⑥⑦ | C.①③⑥⑦ | D.除⑧⑨⑩ |
水的三态的熵值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S (s)>S (l)>S (g) | B.S (g)>S (l)>S (s) |
| C.S (l)>S (s)>S (g) | D.S (g)>S (s)>S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