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的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能力较差,其______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 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__________KJ和___________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__。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__________锐减或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____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______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分析:

(1)毛细血管壁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填标号)
(2)内环境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用标号和箭头表示)
(3)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标号内存在着物质。
(4)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
(5)②与③相比,③中不含有的成分主要是
(6)人体内环境通过________调节和________调节实现相对稳定。

Ⅰ:某动物育种人员饲养了一定数量的A动物,为了研究毛色为白色与黑色的显隐性关系,该饲养员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如下实验 数据:

实验组
后代
实验一
白色×黑色
3只黑色个体
实验二
黑色×黑色
2只黑色个体
实验三
白色×白色
4只白色个体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你能对该动物的毛色显性和隐性作出判断吗?_____________,遗传学历史上,植物育种学家在研究生物的遗传规律方面比动物育种学家更容易成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自然种群的雌雄异株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该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和紫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 和R、r)控制,叶形(宽叶和窄叶)由另一对等位基因(H和h)控制,请据图分析回答:[注:图1为该植物的花色控制过程。图2为该植物的性染色体简图,同源部分(图中的I片段)基因互为等位,非同源部分(图中的II、III片段)基因不互为等位。]

(1)开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若该植物的紫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F1全
为蓝花植株,则亲本控制花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若再让F1雌雄株相互杂交,F2的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2)已知控制叶形的基因(H和h)在性染色体上,但不知位于I片段还是II片段。也不知宽叶和窄叶的显隐性关系。现有从2个地区获得的纯种宽叶、窄叶雌性植株若干和纯种宽叶、窄叶雄性植株若干,你如何通过杂交实验判断基因(H和h)位于I片段还是II片段?请简单写出你的实验方案、判断依据及相应结论。(不要求判断显、隐性,不要求写出子代具体表现型.)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依据及结论: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叶形的基因(H、h)位于Ⅰ片段。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叶形的基因(H、h)位于Ⅱ片段。

下图一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生理变化;图二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图中③~⑤表示不同的植物激素。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相关信息分子的名称:A 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一中①表示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和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中的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a浓度”较“b浓度”要__________________。
(5)由图二可知,幼苗正常生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西北部的某些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越来越少,土地越来越干旱,农作物的产量不断下降,有时甚至颗粒无收。
(1)在干旱的环境中,农作物的根系不能从土壤中吸水,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育抗旱品种是提高农作物抗旱性的基本措施。研究人员通过诱变育种得到一种玉米突变体,经过反复实验,确定该突变体有一细胞核基因能显著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有人计划利用此基因来改造已有的高产但不耐干旱的玉米品种,使其适宜在干旱地区种植,可采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利用该基因去改造烟草,那么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的地区极其干旱,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村民迁出后,弃耕的农田随着时间推移,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将____________。
Ⅱ.在减数分裂中每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换。实验表明,交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中,这种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图27一1是某高等动物一个表皮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交换的示意图,其中D和d, E和e ,F和f表示某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

图27一1交换过程示意图(左:交换前的染色体;右:交换后的染色体)
(1)该细胞在发生有丝分裂交换后,产生的子代表皮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不考虑该生物在产生配子时发生的交换,那么该生物产生配子的基因型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图27一1是该生物的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时发生减数分裂交换后的结果,请
问由它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细胞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都发生交换,你认为哪一种分裂方式对于遗传多样性的贡献更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分)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是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的检测实验结果。下图甲是在20℃、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的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关系曲线,乙图是在甲图 a 点的条件下测得的相关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表明,A植物与B植物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差异主要是_____________,该差异是由植物本身的_______________决定的。据此可将它们共同种植,构建群落的___________ 结构,达到充分利用光能的目的。
(2)影响甲图b点位置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3)乙图中两曲线后段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乙图中两曲线可知,饱和CO2浓度下获得最高产量的最适温度比大气CO2浓度下的高,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在乙图的 m点条件下测得A植物光照强度与CO2吸收速率关系曲线,则该曲线与甲图曲线比较 a点的移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