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译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
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去向不包括
A.部分被分解者 | B.部分被第二营养级摄取 |
C.部分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 | D.部分通过呼吸作用被消耗 |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风沙严重的地区大量栽种防护林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
B.保护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
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
D.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及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物理信息只能来源于无机环境 |
B.孔雀开屏和蜜蜂舞蹈均属于行为信息 |
C.信息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是单向的 |
D.信息只能在同种生物之间进行传递 |
下图1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可用图2表示
D.E每增加1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kg的A
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
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 | 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 |
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 | 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