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A.a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R.r基因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以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作出的统计结果如下图:
(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 和 。
(2)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 和 ;丁的基因型是 。
(3)F1形成的配子种类有哪几种? 。产生这几种配子的原因是: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
(4)F2中基因型为aa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光颖抗锈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
(5)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代的 。
(6)写出F2中抗锈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 。
概念图是一种能够比较直观体现概念之间关系的图示方法,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有关“生物体的结构”相关的概念图。
果蝇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________性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该细胞中一个染色体组由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用图中的标号回答)。摩尔根选用果蝇为遗传学的材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2点)
(2)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是显性。长翅(B)对残翅(b)是显性。将红眼长翅雌果蝇和红眼长翅雄果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代的雄果蝇中,红眼长翅:红眼残翅:白眼长翅:白眼残翅=3∶l∶3∶1。雌果蝇中红眼长翅:红眼残翅=3∶l。
①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知控制果蝇眼色(R、r)的基因位于_________ 染色体上,翅形(B、b)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从实验的遗传数据看,长翅和残翅这一对性状遗传是否符合孟德尔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_____(是或否)。
②亲本中红眼长翅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精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个自然繁殖、表现型正常的果蝇种群中,性别比例偏离较大,雌果蝇多于雄果蝇。经研究发现该种群果蝇的X染色体上存在隐性致死基因。在该种群中任选一只雌果蝇,为了用一次杂交实验来鉴别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某同学将该果蝇与雄果蝇交配,统计子代雌雄果蝇的性别比例。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③、⑤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用字母表示)
A.神经递质 | B.载体蛋白 | C.性激素 |
D.血红蛋白 E.呼吸酶 F.抗体 |
(2)若⑧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⑧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有。
(3)外界环境温度下降刺激皮肤感受器,感受器产生兴奋时,此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是。神经冲动传导到位于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
(4)若⑥过程表示某种病毒第一次侵入人体, 则参与该过程的免疫细胞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毒第一次侵入一定会导致免疫能力增强吗?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细菌分泌的外毒素机体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对它消灭。
(5)血糖升高后,(参与机体调节血糖平衡的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环境______(是或不(14)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
1937年,植物生理学家希尔发现,将叶绿体分离后置于试管中,假若在试管中加入适当的“氢受体”,如二氯酚吲哚酚(简称DCPIP),那么照光后便会使水分解并放出氧气,这个反应被称为“希尔反应”。反应的过程如下(注:DCPIP是一种可以接受氢的化合物,在氧化态时是蓝色,在还原态时是无色)。
为验证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现提供如下材料和用品:离体叶绿体、0.5mol/L蔗糖溶液、浓度为1%DCPIP溶液、蒸馏水、量筒、锡箔纸、试管若干、离心机。请依据“希尔反应”涉及的实验原理,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并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步骤:
第一步:离体叶绿体溶解于0.5mol/L蔗糖溶液制备成叶绿体悬浮液:
第二步:(填表)
加入试剂 |
处理方法 |
|
试管1 |
①1% DCPIP 0.5ml②叶绿体悬浮液5ml |
光照 |
试管2 |
||
试管3 |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各试管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
(2)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观察结果:离心后试管1、试管2、试管3内上层清液的颜色依次是:。
②实验结论: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3)实验分析与思考:配置叶绿体悬浮液时加入0.5mol/L蔗糖溶液的目的是。
(4)在上述实验中,能使DCPIP变为无色的化合物是____,在C4植物的叶绿体中,________(化合物)相当于DCPIP。C4植物较C3植物在光照强烈,干旱环境下仍能进行较强的光合作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中使用的普通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40—60℃之间,而极端耐热淀粉酶在100℃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因此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某同学正在设计一个实验以探究温度对两种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中有些问题需要你的帮助。
(1)此实验中除自变量和因变量外,还需要考虑.等无关变量因素。
(2)在此实验中,因变量可以用碘液和斐林试剂检测,两种试剂各与何种物质反应生色?检测的是底物还是产物?
答:碘液:;
斐林试剂:。
(3)假设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写出实验结论: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普通淀粉酶相对活性/% |
6 |
25 |
43 |
67 |
83 |
65 |
22 |
2 |
0 |
0 |
耐热淀粉酶相对活性/% |
6 |
15 |
25 |
48 |
76 |
92 |
100 |
98 |
82 |
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