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生态瓶,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
C.生态瓶放在有散射光的地方 |
D.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
动物学家考察某生态保护区后,认为当地鹿群正处于增长高峰期,预测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动物学家作出这种判断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A.鹿群的数量和密度 |
B.鹿群的性别比例 |
C.鹿群的年龄组成 |
D.鹿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
下图是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总量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情况,甲、乙曲线分别代表哪两个生态系统?
A.热带雨林、温带森林 |
B.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 |
C.温带草原、寒带针叶林 |
D.热带草原、温带草原 |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注: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
A.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B.c1表示次级消费者中被三级消费者所同化的量 |
C.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是包含在b或d中的 |
D.c和e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
2011年夏,云南某地区福寿螺再现稻田。由于福寿螺属于外来物种,并能通过各种渠道蔓延扩散,它们啮食水稻等植物,造成粮食大幅减产,其生存环境的营养结构如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福寿螺属于次级消费者,它急剧增多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天敌 |
B.外来入侵物种会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
C.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占2个营养级的生物只有蛇和青蛙 |
D.图中若每只幼螺从5克长到10克,则至少要消耗水稻25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