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只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只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处理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 3 支试管中(如右图所示),分别进行以下实验: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足够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并通气,再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荧光素和相关的酶(萤火虫尾部提取物),发光最强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乙、丙发光强度相同 |
番茄种子萌发后,置于完全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并对叶片进行观察,发现叶片甲中的K、P等矿质元素不断被运到叶片乙中。下列关于叶片甲和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矿质元素储备多,可将多余部分供给乙 |
B.甲的细胞分解作用大于合成作用 |
C.乙的细胞比甲更趋于衰老 |
D.叶片乙的生长速度小于叶片甲的生长速度 |
把菜豆幼苗放在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一小时后测定表明,幼苗各部分都含32P。然后将该幼苗转移到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数天后32P()
A.不在新的茎叶中 | B.主要在新的茎叶中 |
C.主要在老的茎叶中 | D.主要在老的根中 |
对植物嫩叶所必需的矿质元素Fe和Mg的来源叙述中,正确的是()
A.Fe和Mg既来源于土壤又来源于老叶 |
B.Fe和Mg来源于土壤,Mg又可来源于老叶 |
C.Fe和Mg只来源于土壤,不能来源于老叶 |
D.Fe和Mg来源于老叶,Mg又可来源于土壤 |
如图是某高等植物中矿质元素在绿叶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含量示意图。依图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Ca、Fe、S是植物体中只能利用一次的元素 |
B.N、P、Mg是植物体中可以再次利用的元素 |
C.N、P、Mg是大量元素,Ca、Fe是微量元素 |
D.叶片对N、P、Mg比对Ca、Fe、S的需求量大 |
用完全营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苗,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营养液中各种离子与试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结果如图所示:
该试验结果不能说明()
A.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
B.植物对离子的吸收有选择性 |
C.植物对离子的吸收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
D.水稻吸收Si的载体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