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同学为研究自然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日变化情况,设计了下图(1)所示的装置。实验中将该装置置于自然环境中,测定南方夏季某一晴天一昼夜中小室内氧气的增加量或减少量,得到如下图(2)所示曲线。



图(1)                         图(2)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本实验研究中某些生态因素的变化情况有(   )

(2)图二曲线表明6~8h时,小室内氧气减少量逐渐减小,其可能的主要原因是                                                             
(3)曲线中表明中午12h左右光照最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反而降低(呈“午休”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                                   
(4)如果以缺镁的全营养液培养大豆幼苗,则曲线中a点将如何变化?     ;你的依据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动物中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2n-1)。大多数动物的单体不能存活,但黑腹果蝇(2n=8)中,点状染色体(4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也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可以用来进行遗传学研究。
⑴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则该果蝇的性别是,从变异类型看,单体属于

⑵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所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为
⑶果蝇群体中存在短肢个体,短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短肢果蝇个体与纯合正常肢个体交配得F1,F1自由交配得F2,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右表。据表判断:显性性状为,理由是


短肢
正常肢
F1
0
85
F2
79
245

⑷根据⑶中判断结果,可利用非单体的短肢果蝇与正常肢(纯合)且4号染色体单体的果蝇交配,探究短肢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①让正常的短肢果蝇个体与正常肢(纯合)且4号染色体单体的果蝇交配,获得子代。
②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并记录。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则说明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
②若,则说明短肢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
⑸若通过⑷确定了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将非单体的正常肢(纯合)果蝇与短肢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后代出现正常肢4号染色体单体的果蝇的概率为
⑹图示果蝇与另一果蝇杂交,若出现该果蝇的某条染色体上的所有隐性基因都在后代中表达,可能的原因是(不考虑突变、非正常生殖和环境因素):
;若果蝇的某一性状的遗传特点是:子代的表现总与亲代中雌果蝇一致,请尝试解释最可能的原因:
2分)。

下图中A是某二倍体高等雌性动物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B~F是A的各分裂期图。请分析回答:

⑴以上A~F细胞有可能同在该动物的(器官)中观察到。其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具有四分体的细胞是
⑵B细胞位于期,含有对同源染色体,含有个染色体组;E细胞的名称是,此细胞含有个染色体。
⑶理论上这种动物可产生种卵细胞。A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依次是(用字母排序表示)。
⑷A在形成图中卵细胞的同时,还伴随形成三个极体,请画出它们的染色体组。

下图是DNA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甲是DNA分子片段的结构,图乙是DNA分子片段的立体结构。
⑵写出图中各部分的名称:
[1]、 [2]、[3]
[4]、[5]
⑶从图中看出DNA分子中的两条长链是由交替连接的,连接它们的化学键是
⑷连接碱基对的化学键是键,碱基配对的方式是严格的,即
配对,且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这决定了DNA分子结构的性。
⑸就某一确定的DNA分子而言,其碱基的排列顺序一般是固定不变的,这决定了DNA分子结构的 性。
⑹从图甲中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的方向是的,从图乙中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规则的

图1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a、b、c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图2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⑴图1中物质b是 ,若图2中甲细胞产生的物质B由n个b分子(平均相对分子量约为m)形成的2条链组成,则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
⑵图1中物质C除参与构成核糖体外,还可存在于图2哪些细胞结构中?
(填标号),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若物质A在甲、乙细胞中均含有,且是细胞良好的储能物质,则可用进行检测,使其呈现色。
⑶比较图2中甲、乙两部分,高等动物细胞内不含有的细胞器有
(填标号);若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对图2细胞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现象是

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请据题分析作答: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I(a~d)所示:
1)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
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由左向右):______________。
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由左向右):______________
2)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______________代替。
(2)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结论
装置Ⅱ
装置Ⅲ
1

②不移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2
③不移动

只进行无氧呼吸
3

⑥向右移动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1)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如何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已有装置基础上简要说明)。
2)请预测现象,并填写下表:
3)若酵母菌消耗的O2为3 mol/L,而释放的CO2为9 mol/L,则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___________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