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b点时种群有最大自然增长率 |
| B.食物是影响cd段波动的重要内源性因素 |
| C.cd段波动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的变动 |
| D.该种群发展过程中,ab段幼体所占比例小于cd段幼体比例 |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下图表示该植物在30℃时光合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降低到25℃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应该是()
| A.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加 |
| B.a点不移,b点左移,m值不变 |
| C.a点上移,b点右移,m值下降 |
| D.a点下降,b点不移,m值上升 |
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可发生 ,线粒体中可发生![]() |
| B.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
| C.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
| D.都具有较大膜面积和复杂的酶系统,有利于新陈代谢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
今年的初春大多是阴雨寒冷天气,对农作物影响较大。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对农作物生长不利的因素只是温度和水分 |
| B.农作物叶肉细胞内叶绿素含量相对较少 |
| C.农作物容易出现烂根现象 |
| D.温室大棚可缓解对农作物的影响,但需定时通风除湿 |
1861年巴斯德发现,利用酵母菌酿酒的时候,如果发酵容器存在氧气,会导致酒精产生停止,这就是所谓的巴斯德效应。直接决定“巴斯德效应”发生与否的反应及其场所是()
| A.酒精+O2→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 B.丙酮酸+O2→CO2线粒体基质 |
| C.[H]+O2→H2O线粒体内膜 | D.H2O→O2+[H]类囊体膜 |
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①叶绿体基质②类囊体薄膜③线粒体基质④线粒体内膜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