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脉胞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从图中不可得出( )
基因① 基因② 基因③ 基因④
↓ ↓ ↓ ↓
酶① 酶② 酶③ 酶④
↓ ↓ ↓ ↓
N-乙酸鸟氨酸→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琥珀酸→精氨酸
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 |
B.基因![]() |
C.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和④也不表达 |
D.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胞霉,则可能是基因①发生突变 |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见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 |
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 |
C.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存在显著差异 |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
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蓝藻细胞和绿藻细胞中①、②和③的种类均不同 |
B.a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
C.b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
D.细胞间的识别和细胞的癌变与②有密切关系 |
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精子寿命较卵细胞短,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有一定限制 |
B.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
C.m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而不能直接通过核膜,体现了核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
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
人体的吞噬细胞既可以吞噬“消灭”侵入人体内的细菌、病毒,又可以吞噬“消化”人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吞噬细胞的这种“消灭”和“消化”作用是在哪里完成的
A.细胞液 | B.溶酶体 | C.核糖体 | D.内质网 |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后要节约使用,以备下次再用 |
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色的脂肪滴 |
C.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与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浓度可以相同 |
D.在鉴定脂肪的实验中,苏丹Ⅳ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苏丹Ⅲ将脂肪染成红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