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请你和小明、小强和小芳一起完成有关探究:
(1)小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将凸透镜正对平行光,当光屏移动到图甲所示位置时,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f= cm.
②实验要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 .如果实验过程中出现像的位置偏高,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小明应 .
③当蜡烛在丙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 像(虚/实);若想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蜡烛应向(远离/靠近)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光屏应向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远离/靠近)
(2)小强想探究人的眼睛怎样既能看清楚远处物体又能看清近处物体的:
①分别采用不通的焦距做实验,实验得到的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
物距(cm ) |
焦距(cm ) |
像距(cm ) |
像的性质 |
1 |
30 |
10 |
15 |
始终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
2 |
41.25 |
11 |
15 |
|
3 |
60 |
12 |
15 |
②比较实验1、2和3可知,当被观察的物体变近时,如果要使像距不变,焦距要变
(大/小),这说明,人眼是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 来看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的。长时间的近距离看书,引发近视,必须配戴 透镜.
(3)小芳想探究摄影记者常换长短筒镜头的原理:
①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
物距u/cm |
焦距 f/cm |
像距 v/cm |
1 |
60 |
8 |
9.2 |
2 |
10 |
12 |
|
3 |
12 |
15 |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 (大/小);像就越 (大/小);
③下图是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某景点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照片甲是用镜头 (丙/丁)拍摄的.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就是把油滴滴在水面上自由扩展,最终可以看做单分子排列的油膜。现在有体积为1×10-3cm3的一滴石油滴在湖面上,扩展成面积是3m2的油膜,则石油分子直径约为 m。
一个能吹冷热风的电吹风的简化电路如图所示。图中A是吹风机,B是电热丝。若闭合开关 ,吹出的是冷风;若闭合开关 ,吹出的热风。(两空均选填“S1”、“S2”或“S1和S2”)
如图,取一对用绝缘支柱支撑的金属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现在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导体A,则A端此时会带 电,然后把A,B分开,再把C移去,则B的带电情况是: 。(选填“不带电”“带正电”或“带负电”)
如图,活塞将气缸分成甲、乙两气室,气缸、活塞(连同拉杆)是绝热的,且不漏气,以E甲、E乙分别表示甲、乙两气室中气体的内能,则在将拉杆缓慢向外拉的过程中E甲和E乙的变化情况分别是:E甲 ,E乙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某汽油机的飞轮转速是1 800 r/min,则每秒钟汽油机完成工作循环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