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其中正确的是( )
实验 |
观察对象 |
染色剂 |
实验结果 |
A |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 |
苏丹Ⅲ |
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
B |
人口腔上皮细![]() |
甲基绿吡罗红 |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 |
C |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蔗糖 |
斐林试剂 |
呈砖红色沉淀 |
D |
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
醋酸洋红 |
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 |
下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某种分裂的两个时期的结构模式图,a、b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关于两图叙述错误的是()
A.图1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期没有遗传物质的复制 |
B.两图说明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
C.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不发生在两图所处的分裂时期 |
D.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卵原细胞,且图2是卵细胞,则图1是次级卵母细胞 |
在植物杂交育种实验中,将纸袋套在花上是为了()
A.给花保温 | B.防止花粉被风吹走 |
C.防止自花授粉 | D.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
如果用32P、35S、15N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可在外壳中找到35S 、15N |
B.可在DNA中找到32 P、15N |
C.可在外壳中找到32 P 、15N |
D.可在DNA中找到32 P 、35S、15N |
用15N标记某细菌中的DNA分子,然后又将普通的14N来供给这种细菌,于是该细菌便用14N来合成DNA。假设该细菌在14N的培养基上连续分裂三次,在产生的新个DNA分子中的含15N的DNA与只含14N的DNA的比值是()
A.1:3 B.1:2 C.1:1 D.1:7
下列有关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酵母菌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的原因之一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
B.依据石灰水混浊程度和速度可以判断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
C.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用来检验CO2 |
D.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的方法是直接向培养液中加入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