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铜与氧气反应(2Cu+O2=2CuO)这一性质后,想做一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并在最后将铜丝进行回收。
(1)课外活动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做了如下实验: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有50 mL空气,如图。然后给装有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变黑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减少了约 mL,这是因为
②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
③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
可能原因是 。
(2)课外活动小组发现红热的铜丝变黑后,为了回收再利用铜丝,在研究如何除去黑色
物质的讨论中,制定了下列方案。
请根据以上方案回答:
① 乙方案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两种方案相比较,甲方案的不足之处是 。
②若采用甲、乙两种方案处理此变成黑色的铜丝,并且充分反应,则回收的铜丝a的质
量 (填“<”、“>”、“=”)铜丝b的质量。
高氯酸钾(KClO4)是一种性能稳定的物质,主要用作发烟剂、引火剂、氧化剂和化学分析试剂,工业生产上生产的高氯酸钾的工艺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为加快氯酸钾的溶解,可采取的措施为 。
(2)流程中的分离操作相当于实验室中的 。
(3)反应釜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4)电解NaClO3溶液时,除产生NaClO4外,还得到一种清洁的高能燃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一种常见的营养物质,与CH2O的组成元素及分子中的各元素原子的个数比均相同,该营养物质的化学式为 。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知:
(1)40℃时的溶解度大小甲 乙(填“>”、“=”或“<”)。
(2)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 。
(3)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140g冷却到20℃,析出固体乙 g。
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污会产生 现象。
(2)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 有关。
(3)世界卫生组织于1989年把铝元素定位食品污染源之一。易拉罐表面的含有铝的氧化物 (填化学式),需要加以适当控制。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必备工具。用化学用语填空:
(1)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的氦气的化学式为 。
(2)氮元素是农作物生长所需的一种营养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铵态氮肥都含有铵根离子 、与碱反应产生氨气 ,氨气可用湿润的pH试纸检验,因为氨气遇水产生了氨水 ,在上述三种含氮物质里氮元素化合价均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