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两个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用车前草和酵母菌完成一些高中生物实验,有些问题需要你的帮助。
(1)甲组选用车前草作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其叶片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时,取叶片的下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含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m/mL的庶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原生质体内外的颜色分别是 。若将叶片的下表皮细胞依次浸于蒸馏水0.3g/mL蔗糖和0.7g/Mlkno3溶液中,观察其原生质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则A、B、C三条曲线中表示细胞在蒸馏水中和在0.7g/Mlkno3溶液中的依次是 。
②利用其完成《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实验时,用10×的目镜和10×的物镜,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列相连的20个细胞,如果目镜不变,改用40×的物镜所看到的这列细胞的个数是 。
(2)乙组选用酵母菌作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附着于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制作果酒时,需要适时拧松瓶盖,但不能完全打开,其目的是 ,实际操作中发现随着发酵时间的推移拧松瓶盖间隔时间延长,其原因是 。
②用其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设计三组实验,定期对三组培养液中的酵母进行计数,绘制图2,分析三组实验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不同。
③用其进行《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实验,绘制图3(注: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图示曲线表明浓度为 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酶活力较低原因是 。
某科研所为了开发痢疾疫苗,利用鼷鼠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实验的主要过程及结果如下表:
请根据上表中的结果,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与甲组相比,乙组体内抗体合成程度明显高于甲组的原因是:鼷鼠第一次接种时产生了一定量的 ,当第二次接种时,其就会在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新的 。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丁组与戊组对照,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 细胞的帮助。与乙组相比,丁组抗体合成程度较低的原因是。
(3)若将题中的病原体痢疾杆菌换为病毒,接种病毒后正常鼷鼠往往先通过途径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途径来彻底消灭。
(4)为验证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细胞,请补全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
①切除鼷鼠的胸腺后,移植异体器官,移植器官易保留在小鼠体内;
② ;
③。
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①~⑧表示相互作用的过程或相关物质。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⑦表示促性腺激素,对⑦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2)若⑤表示细胞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则⑤表示。在该免疫过程中能使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裂解死亡的是细胞,此过程中的宿主细胞是属于细胞凋亡还是细胞坏死?。
(3)初生牛犊自身免疫力低,必须到4周龄以后,才开始具备自身特异性免疫力。然而初生牛犊能够通过初乳(母牛分娩后5~7天内产生的乳)从母体获得这种免疫。①免疫球蛋白在机体中的作用是。②极少数人服用初乳后出现过敏反应,此时的初乳称为。这种过敏反应能否发生在第一次服用初乳时?。
下图是生长素作用与其浓度关系图,“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较低浓度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看图理解这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 段可促进植物生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高、低)浓度。曲线段可抑制植物生 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高、低)浓度。
(2)向光生长的幼苗,其背光面生长素浓度(高、低)于向光面,(高、低)于B点。
(3)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其侧芽浓度(高、低)于顶芽,(高、低)于B点。
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
(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引起肌肉收缩。
(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发育成T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免疫的应答。
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 ]”中填序号,在“______”上填名称):
(1)在A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④属于反射弧的。
(2)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三个部位中处于静息状态的是。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
(3)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A图的[ ]结构中,它包括:
、和三部分。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过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