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发蓝”是将钢铁制品浸到某些氧化性的溶液中,在钢铁的表面形成一层四氧化三铁的技术过程。其中一种办法是将钢铁制品浸到亚硝酸钠和浓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加
热到130℃反应。其过程可以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3Fe+NaNO2+5NaOH===3Na2FeO2+H2O+NH3↑
②6Na2FeO2+NaNO2+5H2O===3Na2Fe2O4+NH3↑+7NaOH
③Na2FeO2+Na2Fe2O4+2H2O===Fe3O4+4Na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
B.该生产过程不产生任何污染 |
C.整个反应过程中,每有5.6 g Fe参加反应转移0.8 mol电子 |
D.反应②中的氧化剂是NaNO2 |
下列各组元素的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
B.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
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
D.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
将一定质量的铁、氧化铁、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100 mL 4.40 mol/L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896 mL H2(标准状况),残留固体1.28 g。过滤,滤液中无Cu2+。将滤液加水稀释到200 mL,测得其中c(H+)为0.400 mol/L。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是
A.2.4g | B.3.36g | C.5.60g | D.6.4g |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5℃、1.01×105Pa时,NA个氢分子的体积约是22.4L |
B.27g金属Al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的H2的分子数为1.5NA |
C.常温常压下,n mol HD含有核外电子数为2NA |
D.常温常压下,36g18O2中所含的中子数为20NA |
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盐是
A.Na2CO3 | B.NaHCO3 | C.MgO | D.Al(OH)3 |
某中的一种或几种。向该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若加稀硫酸也出现白色沉淀并放出气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肯定含BaCl2 | B.肯定含MgCl2 |
C.肯定有Na2CO3 | D.肯定没有NaHC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