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B:木块固定,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 ,原因是 。
除了实验必需的弹簧秤、木板、木块、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质量为200 g的配重若干个。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配重,改变木块对木板的正压力(g="10" m/s2),并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配重(个数) |
0 |
1 |
2 |
3 |
4 |
弹簧秤读数(N) |
0.50 |
1.00 |
1.50 |
2.00 |
2.50 |
测木块重(N) |
2.00 |
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图给出的坐标纸上作出木块所受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测出木板和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1s内的位移是3m,第2s内的位移是5m,则该物体的加速度是__________m/s2,第2s末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_m/s。
如图,是在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某同学描出的一些点,坐标原点O点为平抛的抛出点,这些点的坐标己经测出,分别为:A(0.2,0.2),B(0.3,0.45),C(0.4,0.8),D(0.5,1.25),横、纵坐标单位为米,
则由图中数据可以判断此曲线是线,曲线的轨迹方程是:,若重力加速度取g=10m/s2,则平抛的初速度为m/s。
22.质量为m1、m2的物体相距为r时,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为24N,则质量为2m1、3m2的物体相距为2r时,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为 _______N
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地面h高处无初速度下落,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始终为球中的0.1倍。设小球与地面碰撞时无能量损失,则小球在停止运动前通过的总路程为________,发生的位移为_______。
如图,用与水平方向成,大小F=300N的拉力拉着一辆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了一段距离x=50m。车受到的阻力是200N。则拉力F对小车做的功是_________J,小车克服阻力做的功是_______J。(sin370=0.6,cos3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