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右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因为细胞中有中心体⑨,一般可以断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
B.④是一个染色体,包含两个染色单体①、③, 并共含有两个双链DNA |
C.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④和⑦为一对 同源染色体,⑤和⑥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
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
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单位:102Kj/m2/年),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下列对该生态系统营养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同化固定的能量 |
体内贮存的能量 |
呼吸消耗的能量 |
|
甲 |
15.9 |
2.8 |
13.1 |
乙 |
870.7 |
369.4 |
501.3 |
丙 |
0.9 |
0.3 |
0.6 |
丁 |
141.0 |
61.9 |
79.1 |
戊 |
211.5 |
20.1 |
191.4 |
A.丁为肉食性动物 | B.甲随丙的增加而增加 |
C.乙是能量流动的起点 | D.戊是丁的前一个营养级 |
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生物群落 |
B.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
C.丁的CO2含量减少,将导致臭氧层破坏 |
D.丙1同化量越大,丙2的同化量越小 |
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影响因素不同 | B.起始条件不同 |
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
激素有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部位依次是
A.垂体、甲状腺、全身细胞 | B.垂体、全身细胞、全身细胞 |
C.垂体、全身细胞、甲状腺 | D.下丘脑、甲状腺、全身细胞 |
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A.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 | B.实现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 |
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 | D.减轻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