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A表示某二倍体哺乳动物某器官内连续发生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
线,图B、C为该过程中一个细胞内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图B、图C所示的分裂时期在图A中分别位
于过程                       
(2)图B所示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      对,图C所示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             
(3)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一般情况下,图B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         ,图C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         
(4)设该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核DNA含量为2a,请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绘制此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雄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DNA 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

(1)图 1 中 a、b、c 柱表示染色体的是 ,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 2 中的
(2)图 2 中表示二倍体体细胞分裂时期的是图
(3)图 1 中哪些时期所对应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填编号)。
该生物体内符合图 1 中Ⅲ所示数量关系的细胞名称是

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含盘为种子千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于重及脂肪含最的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公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_________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____________色的脂肪颗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___(填"C "、“N”或“O”)。
(3)实验第11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实现了中国自然科学诺奖零的突破,其率领的科研团队提取出的青蒿素可以有效地治疗疟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青蒿素被提取之前,奎宁广泛被用来治疗疟疾,治疗机理是奎宁可以和疟原虫DNA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直接抑制 ,导致疟原虫生命活动出现异常。
(2)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组织细胞中所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其作用方式目前尚不明确,推测可能是作用于疟原虫的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摄取方式主要是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特点,参与该过程相关的细胞器是
(3)氨基酸是组成疟原虫的营养物质,其在细胞中形成各种蛋白质。氨基酸进入疟原虫体内以 方式形成蛋白质的肽链。

下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结构图示(片段)。请根据图示分析并回答:

(1)图中1表示 ,2表示 ,1、2、3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做
(2)3有 种,中文名称分别是
(3)DNA分子中3与4是通过 连接起来的。
(4)DNA被彻底氧化分解后,能产生含氮废物的是(用序号表示)
(5)图中DNA分子片段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有 个,若大肠杆菌的DNA分子的碱基G为x个,占其碱基总量的比例是y,则该DNA分子的碱基之间的氢键数目是

下列是细胞的部分结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 (填标号),其化学成分是 ;图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 (填标号)中。
(2)用含有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培养动物细胞,该细胞能合成并分泌一种含35S的蛋白质。请写出35S在细胞各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用“→”和序号表示先后顺序
(3)细胞的识别与⑥中的[ ] 有关。观察活细胞中的②常用的染色剂是 ,可将其染成 (颜色)。
(4)信使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中并与核糖体结合,通过的生物膜的层数是
(5)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 模型,性激素通过该结构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