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A.160只 | B.42只 | C.92只 | D.50只 |
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羊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 |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一定是产生了变异 |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 |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灭鼠,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仍然能达到效果 |
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 |
B.同一群落的雌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
C.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
D.同一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
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
B.新物种的形成必然要经过地理隔离 |
C.不同种群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
D.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
下列黏性末端属于同一种限制酶切割而成的是()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的是()
A.自然选择 | B.基因突变 | C.染色体变异 | D.自由交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