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填字母),该种群的 始终保持不变。
(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填字母),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 。
(3)假设某动物种群起始数量为1000只,增长率为λ,在理想环境中,5年后,该种群数约为
(4)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是 ________
(Ⅰ)下图是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X和Y),请分析回答:
(1)表示其鲜重变化的曲线是,M→O时间点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将(填增大或减小)。
(2)曲线a→c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3)曲线c→d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4)大豆萌发一个月后,植物通过细胞呼吸,为物质吸收.细胞分裂.生长发育提供了和各种原料。
(5)若从分子水平分析,在Q时间点根毛细胞相对根尖分生区细胞出现稳定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分子的不同。
(Ⅱ)为研究大豆萌发中种子温度的变化,设计如下面甲图的实验装置,两个瓶内的种子在实验前都经过适当的福尔马林溶液的冲洗消毒,乙图表示两个保温瓶内的温度在6天中的变化。
(1)该实验的目的是。
(2)X瓶内的温度从第4天起基本不再上升,这是因为。
(3)该实验设计对照组Y瓶的目的是。
完成下列填空
(1)细胞是一个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2)绿叶中的色素它们在层析液中的不同,分离时色素就会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3)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的现象叫做。
(4)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5)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降低了排异反应。
(6)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集合,叫做群落.
已知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现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
(1)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植株。
(2)为获得上述植株,应采用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两亲本进行杂交。
(3)在培养过程中,单倍体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该二倍体植株花粉表现____________(可育或不育),结实性为______________(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__。
(4)在培养过程中,一部分花药壁细胞能发育成为植株,该植株的花粉表现____________(可育或不育),结实性为____________(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
(5)自然加倍植株和花药壁植株中都存在抗病、有芒的表现型。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有芒新品种,本实验应选以上两种植株中的____________植株,因为自然加倍植株____________,花药壁植株____________。
(6)鉴别上述自然加倍植株与花药壁植株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下表中各生物的有关内容:
种类 |
体细胞的染色体数 |
配子的染色体数 |
染色体组数 |
几倍体生物 |
|
体细胞 |
配子 |
||||
水稻 |
24 |
二倍体 |
|||
玉米 |
20 |
二倍体 |
|||
棉花 |
26 |
4 |
|||
普通小麦 |
42 |
3 |
|||
无子西瓜 |
33 |
||||
小黑麦 |
28 |
八倍体 |
番茄是自花受粉植物,已知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正常果形(F)对多棱果(f)为显性。以上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有红色多棱果品种、黄色正常果形品种和黄色多棱果品种(三个品种均为纯合子),育种家期望获得红色正常果形的新品种,为此进行杂交。试完成下列问题:
(1)应选用以上哪两个品种作为杂交亲本?
(2)上述两亲本杂交产生的F1代具有何种基因型和表现型?
(3)在F2代中表现红色正常果形植株出现的比例有多大?F2代中稳定遗传的红色正常果形植株出现的比例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