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问题:
(1)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X、Y、常)染色体上,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X、Y、常)染色体上。
(2)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Ⅲ3的基因型为______。
(3)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
(4)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
(5)Ⅳ1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是______。
下图A、B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显微结构模式图。(在 [ ] 中填写数字)
(1)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 。
(2)提供能量的“动力工厂”是[ ]。
(3)结构5为,在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中的功能是不同的。
(4)仔细观察图中有双层膜的结构但又不属于细胞器的是[ ]。
(5)如果B图为大蒜的根细胞,则应该没有的结构是[]。
(6)存在于动物细胞中,且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 ]。
(7)7是染色质,其成分为。
(10分)生活中清洗餐具的洁洁灵既是一种污染源,同时也会影响人的健康,为了说明这一问题,特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洁洁灵溶液对草履虫生活状态的影响程度。
实验材料及用具:草履虫培养液、已培养若干天的草履虫、蒸馏水、脱脂棉、吸管、洁洁灵、量筒、小烧杯、大烧杯、玻璃棒、培养皿,解剖镜两台和计数器。
请帮助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并回答问题:
实验步骤:
第一步:配制洁洁灵浓度为100×10-6、20×10-6、10×10-6、2 ×10-6的溶液,分别标以2号、3号、4号、5号标签。
第二步:。
第三步:。
实验现象记录: (每份样品观察20个次草履虫)
培养液号 |
1 |
2 |
3 |
4 |
5 |
洁洁灵浓度 |
0 |
100×10-6 |
20×10-6 |
10×10-6 |
2 ×10-6 |
生存状况 |
全部自由生活 |
全部死亡 |
5个存活 |
17个存活 |
全部存活] |
运动迅速 |
静止不动 |
运动缓慢 |
运动缓慢 |
运动迅速 |
(1)根据以上观察数据,绘出洁洁灵浓度与草履虫存活率关系的曲线图,并加以解释。
(2)本实验的结论是。
(3)由此可得出推论:。
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
(1)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甲;乙;丙;
①直立生长②向右生长③向左生长④不生长,也不弯曲
(2)通过以上实验可知:
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向光弯曲的部位是。
(6分)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增长。种群
数量出现这种增长的条件是。
(2).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
(3).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
(4)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上升)
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中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通过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4)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③增多的实例。
(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选择CO2、O2、肝糖原、葡萄糖、尿素、抗体)
(6)如果图中①细胞为B淋巴细胞,则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抗体存在于上图中的部位(填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