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除去,应选用的试剂是( )
A.盐酸 | B.氨水 | C.纯碱溶液 | D.烧碱溶液 |
对于下列化学事实,表述错误的是()
A.浓硝酸需要在棕色瓶中保存,以防止见光分解 |
B.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入过量的稀硫酸,会出现“先沉淀后溶解”的现象 |
C.向石蕊试液中滴加氨水,溶液变红 |
D.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的NaHCO3,常用加热的方法 |
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7.1g氯气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
B.标准状况下,11.2LNH3所含共价键的数为3NA |
C.标况下11.2LNO和11.2LO2混合后所得气体分子数为NA |
D.2Llmol/L的醋酸溶液中所含氢离子数为2NA |
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欲配制量分数为10%的ZnSO4溶液,将10gZnSO4![]() |
B.欲制备Fe(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1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
C.可以使用乙醇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 |
D.为鉴别KC1、A1C13和MgC12溶液,各取少量三种溶液分别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
根据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做出如下推理,其中与事实不符的是()
A.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的第四周期、第VA族 |
B.砷原子不如溴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强 |
C.砷酸酸性比磷酸酸性强 |
D.在相同条件砷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弱于氨气 |
下列有关实验的做法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倒出 |
B.用加热的方法可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 |
C.用渗析的方法可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Cl- |
D.加入适量的NaOH可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