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甲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染色体及DNA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是细胞分裂图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实线ABCD表示         数量变化,虚线abcd表示      数量变化。
(2)甲图中的AB表示             ,相当于图乙的   时期(编号)。

(3)甲图中的ab表示    复制后       未分离      数未增加,相当于图乙的      期(写编号);bc表示    分离,    数暂时加倍,相当于图乙的       期(用编号);c到d表示      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其动态变化过程相当于图乙中    (用编号)。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图是果酒制果醋的发酵装置,分析回答: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所以,它属于________微生物。
(2)如果将该装置改为酒精的发酵装置,则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__。此时装置需要修改的地方是___________。果酒制果醋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
(3)在果醋发酵过程中,用________证明是否有醋酸生成。
(4)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请指出用该发酵装置的一个缺点_____。

(1)在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
________、________和渗透压等条件。由于该细菌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变异类型容易选择、________、_______等优点,因此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2)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_______(消毒、灭菌)处理;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_______;静止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其原因是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还能________。
(3)若用涂抹平板法计数大肠杆菌活菌的数量,要想使所得估计值更接近实际值,除应严格操作、多次重复外,还应保持待测样品稀释的________。
(4)通常,对获得的纯菌种还可以依据菌落的形状、大小等菌落特征对细菌进行初步的________。
(5)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
(6)若用大肠杆菌进行实验,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____________处理后才能丢弃,以防止培养物的扩散。

生物技术实践与人们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也为许多学生将来走进职业奠定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中的问题:
(1)在制作腐乳、果醋、泡菜的过程中需要氧气的是。为提高果酒的品质及节约生产成本,厂家已尝试使用固定化细胞技术来生产果酒,固定化酵母细胞常用方法是
(2)某种全自动洗衣机的水温有冷水、35℃温水、70℃热水三种设置,洗涤方式有直接洗涤和浸泡20分钟后洗涤两种设置。如果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有牛奶渍的棉质衣服,选择哪种水温和洗涤方式洗涤效果最好?
(3)PCR技术能把某一DNA分子片断进行扩增,依据的原理是,每次循环需要经过、复性、延伸三步。

(4)DNA指纹图谱可用于亲子鉴定。右图为某孩子、已故母亲和四位男性的DNA指纹图谱。请据图分析:F1~F4中,该小孩生学上的父亲最可能是

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负责血液中O2和部分CO2的运输。请根据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流程图回答问题。

(1)将实验流程补充完整:A为,B为。凝胶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而达到蛋白质分离的有效方法。
(2)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洗涤次数过少,无法除去;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使一同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洗涤干净的标志是。释放血红蛋白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是。
(3)在洗脱过程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pH为7.0)的目的是。如果红色区带,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4)右图为填充的凝胶色谱柱,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①自己制作凝胶色谱柱时,在色谱柱底部d位置相当于多孔板的结构由替代。
②装填凝胶色谱柱时,色谱柱内不能有气泡存在,原因是
③洗脱用的液体应尽量与浸泡凝胶所用的液体(填“相同”或“不同”),洗脱时,对洗脱液的流速要求是

水华可因蓝藻爆发所致。科研人员尝试利用某种细菌限制蓝藻数量,相关实验的示意图如下。图中①~⑥表示实验步骤。

(1)图中⑤实验组,如果在每个培养皿中做三个重复实验,可采取的做法是______。为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应增设对照组,可采取的做法是:______。
(2)蓝藻通常呈蓝绿色。观察实验结果,发现培养皿中出现褪色空斑,说明蓝藻__________。
(3)蓝藻的大面积爆发导致了该水体其他生物的大量死亡,最终会导致该水体________被破坏。
(4)从人类活动角度看,我们怎样预防水华: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