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请你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过程。
某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他们用的实验器材如图所示,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空气, 形管中液面最初相平,两个密闭容器中都有一段电阻丝。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两个容器的电阻丝接到电路中。
(2)实验中通过观察液面高度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 。
(3)接好电路,闭合开关,通电一段时间后, (填“左”或“右” 侧 形管中液面高度变化大,此实验现象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均相同的情况下, 越大,所产生的热量越多。
(4)让两个密闭容器中的电阻一样大,在其中一个容器的外部将一个相同阻值的电阻和这个容器内的电阻并联(如图乙所示)。移走图甲中的电阻,换接图乙中的电阻到电路中,重新做这个实验。此时通过两容器中电阻的电流不同,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观察 形管中液面高度变化,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5)如果热量用 表示,电流用 表示,电阻用 表示,时间用 表示,则 。
王红阳同学到实验室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请你从“长木板、小车、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温度计、薄木块、金属片、秒表、细线”中选出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测量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和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要求:
(1)写出所选实验器材。
(2)画出实验装置图,并简要说明测量方法。
回归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过程 现象 |
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使小车到达三种不同水平面时的初速度 ,发现小车在 表面上运动状态改变得最慢 |
|
结论 方法 |
若 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得出结论,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法。 |
|
问题 讨论 |
利用上述器材,再增加一个小木块和一把刻度尺,让小车分别从斜面不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比较木块被推动的 ,由此得出物体的动能与 的关系。 |
(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现象方法 |
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发现探头向下移动的过程中,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变大,这说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保持探头所处深度不变,向水中加盐,发现高度差变大,这说明液体压强还与液体 有关。 实验中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探头所受液体压强的大小,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法。 |
问题讨论 |
在开口的空矿泉水瓶的侧壁和底部扎几个小孔,用手将其压入水中,发现水从各个小孔涌入瓶中,说明液体内部向 都有压强。 |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如图1,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发现硝化棉燃烧,说明对物体 ,物体的内能 。
(2)请运用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图2中点光源 的像。
(3)质量为 的水,吸收了 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 ,则水原来的温度是 。
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过程 方法 |
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保持振幅相同,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法。 |
|
现象 |
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 ,音调越来越 。 |
|
问题 讨论 |
在桌面上撒些碎纸片,敲击桌子,发现桌子发声的同时,碎纸片被弹起,由此证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现象 结论 |
凸透镜的焦距是 。把蜡烛移至图中 点,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据此可制成 。把蜡烛逐渐移近透镜,光屏上的像越来越 (填“大”或“小” ,但像始终是 (填“正立”或“倒立” 的。 |
|
方法 |
研究光现象时,将一束光看成一条光线,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法。 |
|
问理 讨论 |
若蜡烛的像出现在了光屏的上半部,可能是由于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未调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