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Cu + 4 HNO3(浓) ===Cu(NO3)2 + 2 NO2↑+ 2 H2O |
| B.Cu + 2FeCl3 ═ CuCl2 + 2FeCl2 |
| C.(NH4)2SO4 + 2NaOH ===Na2SO4 + 2NH3↑ +2H2O |
| D.2FeCl3+ SO2 +2H2O ="=" H2SO4+2HCl +2FeCl2 |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铜和稀硝酸的反应:3Cu+8H++2NO3-=3Cu2++2NO↑+4H2O |
| B.盐酸加到氢氧化铁中:H++ OH-=H2O |
| C.碳酸钙溶于盐酸:CO32-+ 2H+=H2O +CO2↑ |
| D.Ba(OH)2和(NH4)2SO4溶液 混合加热:Ba2++ SO42- =BaSO4↓ |
某学习小组设计有关Na2CO3和NaHCO3的探究实验,其中设计方案明显错误的是
| A.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NaHCO3 |
| B.可向NaHC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除去其中混有的Na2CO3 |
| C.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HCO3和Na2CO3两种溶液 |
| D.分别向Na2CO3溶液、NaHCO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均有气泡产生 |
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AgNO3、KSCN、稀硫酸、NaOH四种无色溶液区分开来的是
| A.BaCl2溶液 | B.Na2CO3溶液 | C.Fe(NO3)3溶液 | D.FeCl3溶液 |
下表是安徽盐业总公司专营的海藻加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 配料 |
精制盐、碘酸钾(以I计,18—33mg/kg) |
| 食用方法 |
烹饪时加入,菜熟后最佳 |
| 保存方法 |
密封避光,常温防潮 |
根据包装袋上的文字说明某学生作出如下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此食盐是混合物
B.“烹饪时加入,菜熟后最佳”的原因可能是碘酸钾受热不稳定
C.碘酸钾(KIO3)中碘的化合价+5
D.1kg此食盐中含碘酸钾(18—33)mg
“钴酞菁(分子直径1.3×10–9m)”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钴酞菁”分子恢复了磁性。下列关于“钴酞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
| B.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
| C.分子直径比Na+小 |
| D.“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