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金属的硝酸盐受热分解生成NO2、O2和该金属的氧化物。已知NO2和O2的分子个数比为4:1,则在分解过程中该金属的化合价将( )
| A.无法确定 | B.升高 | C.不变![]() |
D.降低 |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操作和现象:向装有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 ,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结论: 分解成了 |
| B. | 操作和现象: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 ,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 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结论: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
| C. | 操作和现象: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 ,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 溶液,紫红色褪去 。 结论:使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 |
| D. | 操作和现象:向饱和 中通入足量 溶液变浑浊结论:析出了 |
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有
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①将钾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0.1
乙溶液中
0.1
;③像丙溶液中滴入
溶液有不溶于稀
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 钾溶液含有 |
| B. | 乙溶液含有 |
| C. | 丙溶液含有 |
| D. | 丁溶液含有 |
25℃时,在等体积的① =0的 溶液、②0.05 的 溶液、③ =10的 溶液、④ =5的 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
1:10:10
:10
|
B. |
1:5:5
10
:5
10
|
| C. |
1:20:10
:10
|
D. |
1:10:10
:1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存在共价键 |
| B. | 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的酸一定是二元酸 |
| C. | 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
| D. | 元素的非金属型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一定越强 |
下列推论正确的
| A. | 的沸点高于 ,可推测 的沸点高于 |
| B. | 为正四面体结构,可推测出 也为正四面体结构 |
| C. | 晶体是分子晶体,可推测 晶体也是分子晶体, |
| D. | 是碳链为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可推测 也是碳链为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