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我国南方的部分地区会发生洪涝、泥石流等灾害。全国人民共同抗洪救灾。
(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 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 C.分子不断运动 | D.分子间有间隔 |
(2)洪水造成原有的水源被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
①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 (填操作名称)而实现。
②化学指标中含有水源的硬度指标。用井水洗衣服,发现洗不净衣服,时间长了衣服变硬。则该井水属于 (填“硬水”或“软水”),可以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③病理学指标中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中加入某种氯的氧化物,该氧化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也可以通过 操作,既杀灭细菌,又能得到几乎纯净的水。
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以研究水的组成的反应为例:
I.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等让“易燃空气”(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得到水。
Ⅱ,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在研究水的组成实验时,让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分解得到“易燃空气”。
(1)I中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____ 。
(2)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 _。
(3)I中反应的用途:_____ _。
(4)Ⅱ中反应为__ 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5)Ⅱ中反应的微观过程:水分子先分解成__ __和_ ___(分别用化学符号填空),再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这一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水分子与生成的氧分子的个数比为__ _。
如图所示:
(1)控制A、B两侧试管中的实验同步进行,观察到A侧上端棉花处比B侧上端棉花处先变红。从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该现象: 。
(2)若用热毛巾捂住A侧试管,观察到棉花处更快变红,原因是_____________。
在“宏观”、“微观”、“符号”三者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1)①FeO名称:____ ;
②Mg2+中2表示的意义: ;
③2Hg表示的意义:____ 。
(2)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酒精检测仪中的反应原理:C2H5OH +4X +6H2SO4=2Cr2(SO4)3 +2CO2↑+9H2O,推测X的化学式为 。
(4)已知:甲+乙_丙+丁。
①若反应物分别为单质和化合物,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②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O2、CO2、H2均可选择 (填装置代号)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
(3)实验室不使用催化剂就能制取O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若要制取纯度较高的O2,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
(4)如果用C装置收集CO2,那么C装置与气体发生装置相连接的是导管 端(选填c或d),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接近导管 端(选填c或d)。
实验室有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仪器名称:X ;Y 。
(2)可以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固体的是 ,可以把自来水制成蒸馏水的是 (填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