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结构与其功能相互适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蓝藻细胞内虽然没有叶绿体但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
B.人体皮肤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少于肝细胞,因此可推断肝细胞代谢比皮肤细胞旺盛 |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依靠厌氧呼吸获得能量 |
D.蛔虫细胞中无线粒体,其细胞只能通过将C6H12O6分解为C2H5OH和CO2来获能 |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
B.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
C.ATP的合成总是伴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
D.黑暗条件下,植物细胞中只有线粒体可以产生ATP |
美国生物学家马古利斯,在她1970年出版的《真核细胞的起源》一书中提出“蓝藻被真核细胞吞噬后经过共生能变成叶绿体”,这是解释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起源的一种学说,称为内共生学说。以下各项叙述不能很好地支持该学说的是
A.叶绿体DNA在大小、形态和结构等方面与蓝藻相似 |
B.叶绿体有双层膜结构,其内膜的成分与蓝藻细胞膜相似 |
C.叶绿体中不含有藻蓝素等色素 |
D.叶绿体与蓝藻中都含有类似的核糖体 |
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可以进入细胞。当细胞外葡萄糖或氨基酸的浓度低于细胞内时,如果细胞需要,它们仍能进入细胞。关于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说明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 |
B.这说明主动运输既能将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也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 |
C.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时不需要细胞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逆浓度进入细胞时需要 |
D.此现象表明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进出细胞与浓度无关,所以它们的运输方式应为 |
被动运输
下图表示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下列属于图示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A.受精作用时,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
B.膝跳反射时,传入神经元引起传出神经元兴奋 |
C.甲状腺激素对促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 |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
下图为叶绿体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关于其结构与功能的不正确叙述是
A.①和②均为选择透过性膜 |
B.光反应的产物有O2、还原氢和ATP等 |
C.③上的反应需要光,不需要酶,④中的反应不需要光,需要多种酶 |
D.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在③上进行;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在④中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