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下列对有关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燃着的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和黑色固体,说明镁燃烧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
| B.紫色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SO2后,溶液颜色褪去,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
| C.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NO2,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说明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 |
| D.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说明氢气与氯气作用直接生成了挥发性的盐酸 |
在密闭容器中,下列可逆反应均已经达到平衡。当增大压强后,平衡体系中的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量质量不增加的反应是()
A.2NO2(g) N2O4(g) |
B.4NH3(g)+5O2(g) 4NO(g)+6H2O(g) |
C.2HBr(g) H2(g)+Br2(g) |
D.CO(g)+2H2(g) CH3OH(g) |
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
A(g)+B(g)
C(g)+D(g)
下列情况可以说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A、B、C、D的浓度相等 B.A、B、C、D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C.A、B、C、D的浓度不再变化 D.A消耗的速率与C消耗的速率相等
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分别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2SO2(g)+O2(g)
2SO3(g),在这个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
| A.等于p% | B.大于p% | C.小于p% | D.无法判断 |
下列说法能够说明反应A(g)+B(g)
C(g)+D(g)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的标志是()
A.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B.反应容器内的分子数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A、B的生成速率相等 D.B、C的生成速率相等
如图表示不同温度(T)和压强(p)对可逆反应2L(g)
2M+2N(g)(吸热反应)的影响,且p2>p1。则图中纵轴表示的意义可能是()
①一定条件下L的转化率②混合气体中M的百分含量③混合气体中L的百分含量④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