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
![]() |
B. | 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C. | 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
D. | 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
利用沉淀法可测定某粗盐样品的纯度(假定粗盐中的杂质全部是MgCl2)。每次取100g样品配制成溶液,向其中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
测定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样品质量(g) |
100 |
100 |
100 |
100 |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
40 |
80 |
120 |
160 |
沉淀质量(g) |
2.9 |
5.8 |
8.7 |
8.7 |
(1)第次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粗盐中的MgCl2恰好完全反应。
(2)求粗盐的纯度(写出解题过程)。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选用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CO2(CO) |
过量O2 |
点燃 |
B |
FeCl2溶液(CuCl2溶液) |
足量铁粉 |
过滤 |
C |
NaCl溶液(MgSO4溶液) |
适量BaCl2溶液 |
过滤 |
D |
CaO(CaCO3) |
足量蒸馏水 |
过滤、蒸发 |
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关事实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合理的是
事实 |
结论 |
|
A |
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和过氧化氢分解均有催化作用 |
不同的反应有时可以使用同一种物质作催化剂 |
B |
白磷和红磷均是由磷元素组成的单质 |
白磷和红磷属于同一种物质 |
C |
C与O2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 |
C与O2不需要任何条件就可以发生反应 |
D |
Al在常温下就能与O2发生发应,Fe在常温下几乎不与O2反应 |
Al的抗腐蚀性能比Fe弱 |
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图①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2 |
B.图②对应的物质是单质 |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
D.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 |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B.降温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
C.t2℃时,40g乙加入100g水中得到乙的不饱和溶液 |
D.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