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如图的装置中,当两种溶液发生反应后,天平不在保持平衡,指针向右偏转。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反应物不变,要使天平在反应后仍然保持平衡,你认为对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按要求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填空。
(1)两个氢离子______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_

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步骤1: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准备一只有一根钢丝穿过的橡皮塞,钢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
步骤2: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1/5左右。
步骤3: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水平。点燃镁条,更换橡皮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
(1)步骤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3“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
(3)根据上述实验和你所学的知识,请写出镁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一种叫“富氧水”的高价饮用水,它是以饮用水为基质,加压充入氧气制得。节目中对“富氧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富氧水”富含氧分子,活性强,易吸收。喝水后氧气通过胃肠绒毛细胞膜直接进入细胞,能有效补充体内的氧,在细胞内分解各种营养物质产生能量。
观点二:“观点一”违背科学常识,是概念炒作,在“忽悠”消费者。
(1)石田教授曾对“富氧水”的效果进行研究。他以10名同学为对象,让同学们在不同时间分别饮用350 mL普通水和“富氧水”,但不告诉他们喝的是哪一种水。同学们喝完水后被要求运动15分钟,然后由研究人员测试并比较反映他们心率和耐力等的生理指标,结果无明显差异。石田教授研究的主要方法属于_______(填“查阅资料”、“建立模型”或“对比实验”)。
(2)人应该是由________系统吸收氧气。下表是人在呼吸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的比较。平静状态下,如果一个人每次吸人与呼出时的气体都是500 mL,氧气的密度为1.4 g/L,根据表中信息,可求得呼吸1次人体可吸收氧气________mg。因此呼吸1分钟(16次)人体吸收的氧气相当于28瓶500 mL富氧水中的溶氧量。

(3)依据(1)、(2)的分析和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你支持哪种观点?

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
(1)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与收集方法。请你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反应的共同点:_______(填序号)。
①需要加热②使用催化剂③没有气体参加反应④原料为纯净物⑤只生成一种气体
(2)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时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选择收集气体的装置应考虑_______。
(3)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②小方同学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中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王同学认为用B装置也可制取氧气,但要考虑控制反应的速率,因此应该把B装置中的b仪器换成________(填一种仪器名称)。
④小明同学本想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但小明爱动手做实验,他找来一些塑料瓶和其他用品,制成如图D所示的装置。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该装置作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用量问题。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B.给烧杯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超过烧杯容积的1/3
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5 mL
D.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5)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小芳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反应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收集氨气时,应从C装置的________(填“c”或 “d”)管口通入。
(6)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小丽同学发现家里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她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做了如下实验:
①把此液体编号为A,加热A液体,发现有气体B产生;
②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而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③她把B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B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并剧烈燃烧;
④她把淡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盛有B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
根据小丽的实验,分析A、B、C、D、E、F分别是什么物质,并完成下列填空。
(1)D的化学式:_______,E的化学式:_______。
(2)写出上面②、④实验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