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右图所示,X溶液与AgNO3、Na2CO3、Na2SO4三种溶溶液发生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则X可能是下列哪种物质的溶液
A.HNO3或KNO3 |
B.HCl或H2SO4 |
C.BaCl2或CaCl2 |
D.NaOH 或Ca(OH)2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试剂 |
反应类型 |
A |
H2O(H2O2) |
足量MnO2 |
分解反应 |
B |
Ca(OH)2(CaO) |
适量稀盐酸 |
化合反应 |
C |
CO2(CO) |
足量Fe2O3 |
置换反应 |
D |
CuO (Cu) |
足量O2 |
复分解反应 |
某学生为了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五个实验:①将Zn、Cu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②将Ag放入Cu(NO3)2溶液中;③将Cu放入AgNO3溶液中;④将Cu放入ZnSO4溶液中;⑤将Zn放入AgNO3溶液中。下列实验组合不能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⑤ |
下图为固体物质X、Y的溶解度曲线。在温度为t2℃时分别把质量为a g的X、Y放入100 g水中,下表为对溶液状态的判断以及使不饱和溶液达到饱和采取的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
状态 |
措施 |
|
A |
X为饱和溶液,Y为不饱和溶液 |
给Y溶液加热蒸发适量的水 |
B |
X为不饱和溶液,Y为饱和溶液 |
向X溶液加入固体X至有晶体残留 |
C |
X、Y都是饱和溶液。 |
|
D |
X、Y都是不饱和溶液。 |
把X溶液温度降低至t1℃,给Y溶液加热蒸发适量的水 |
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①②③④
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
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
C.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
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人硝酸钾晶体 |
根据右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 |
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
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不变 |
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