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学说建立者主要是
A.施莱登和施旺 | B.达尔文和耐格里 |
C.虎克和维萨里 | D.马尔比基和魏尔肖[K] |
一个被放射性元素32P标记的双链DNA噬菌体侵染细菌,若此细菌破裂后释放出n个噬菌体,则其中具有放射性元素32P的噬菌体占总数的
A.1/n | B.1/2n | C.2/n | D.1/2 |
不同的基因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的原因是
A.不同基因的碱基的种类不同 |
B.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基因的不同 |
C.磷酸和核糖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不同 |
D.碱基种类的不同决定了基因的不同 |
将一个DNA分子用15N进行标记,在普通培养基上让其连续复制3次,在最后得到的DNA分子中,被标记的DNA的脱氧核苷酸链占DNA总的脱氧核苷酸链的比例是
A.1/32 | B.1/16 | C.1/8 | D.1/4 |
某DNA分子复制三次后,所得到的第四代DNA分子中,含有第一代DNA中脱氧核苷酸链的条数是
A.1条 | B.2条 | C.4条 | D.8条 |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
B.在全部解旋之后才开始碱基配对 |
C.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 |
D.复制后,每个新DNA分子中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