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

(1)甲图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实验结果,胚芽鞘C发生的现象_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胚芽鞘D不能发生C的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通过DNA重组技术使原有基因得以改造的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运用这一技术使羊奶中含有人体蛋白质,下图表示了这一技术的基本过程,在该工程中所用的基因“剪刀”,能识别的序列和切点是–GGATCC–,请回答:

(1)从羊染色体中“剪下”羊蛋白质基因的酶是___________。人体蛋白质基因“插入”后连接在羊体细胞染色体中需要的酶____________。
(2)请画出质粒被切割形成黏性末端的过程图。

(3)人体蛋白质基因之所以能“插入”羊的染色体内,原因_____________。

应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人们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育转入生长激素基因牛过程中,①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②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2)转入生长激素基因牛可通过分泌的乳汁来生产人生长激素,在基因表达载体中,人生长激素基因的首端必须含有_____________。
(3)PrG能激发细胞不断分裂,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来制备单克隆抗体,II最可能是__________细胞,Ⅲ代表的细胞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
(4)在抗虫棉培育过程中,④过程中的受体细胞如果采用愈伤组织细胞,与采用叶肉细胞相比较,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⑤过程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

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18.以白菜为母本,甘蓝为父本,经人工授粉后,将雌蕊离体培养,可得到“白菜—甘蓝”杂种幼苗。请回答问题:
(1)白菜和甘蓝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存在隔离。自然条件下,这两个物种间不能通过的方式产生后代。雌蕊离体培养获得“白菜-甘蓝”杂种幼苗,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的植物细胞具有
(2)为观察“白菜—甘蓝”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通常取幼苗的做临时装片,用染料染色。观察、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
(3)二倍体“白菜—甘蓝”的染色体数为。这种植株通常不育,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为使其可育,可通过人工诱导产生四倍体“白菜-甘蓝”这种变异属于

(10分)如图1表示利用生物技术制备抗X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图2表示体外受精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图3表示番茄和马铃薯植物细胞融合和再生植株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图1中注射到小鼠体内的物质是________。融合后的细胞经过多次筛选才能获得理想的细胞,此类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该过程所用的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参与体外受精的精子需要经过成熟和________的过程,才能使卵细胞受精。若要获得多头与此优质奶牛相同的小牛,可对图2中囊胚中的________均等分割后进行胚胎移植。以上技术是在________(填“体内”或“体外”)完成的。
(3)图3中过程①是植物细胞形成______的阶段,该阶段所用的酶是________。在形成再生植株的过程中与组织培养有相似之处的步骤是________。

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肌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流计M和N。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流计M和N指针偏转,出现屈肌反射。下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反射弧结构,Y处所在神经是,其释放的乙酰胆碱(兴奋类递质)与骨骼肌膜上的受体结合时,结合处肌膜外侧的电位为
(2)神经兴奋在Z处的传导速度比X处,这是因为神经兴奋传导至Z处时产生了新的传导信号。这种信号是一种化学物质,传递它的内环境是
(3)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M指针偏转,N指针未偏转,左后肢未出现屈肌反射。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4)若刺激处,观察到N指针偏转和左后肢屈腿,M指针,可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能双向传导,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5)用针扎骨骼肌,N指针不发生偏转,这说明骨骼肌不能产生和释放神经递质,其根本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