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学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有机物分子的元素组成是:C—92.393%、O—3.518%、N—2.754%、H—1.214%、S—0.006%、Fe—0.115%,该有机物最可能是蛋白质 |
B.用示踪原子标记某种元素,希望只被组合到蛋白质中而不被组合到核酸中,应选择35S |
C.假定一个细胞中的含水量保持不变,则适当提高温度会使结合水与自由水之比减小 |
D.在一个细胞中,有机物的含量保持不变,无机物的含量变化比较大 |
利用对生物性状的改造,可以得到人类所需的生物产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基因突变原理培育成青霉素高产菌株和生产人胰岛素的酵母菌 |
B.利用染色体变异可以培育含糖量高的甜菜和三倍体无籽西瓜等 |
C.利用基因重组原理可以培育高产抗病小麦 |
D.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转基因奶牛和超级绵羊等 |
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
A.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呈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性糖; |
B.利用小麦叶片进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时,叶片需要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实验结果是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 |
C.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像,从而判断出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
D.若利用小麦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 |
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不断发生着物质交换,生物体内也在不断地发生着物质交换,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示意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
B.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B |
C.人体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
D.在因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
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 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B. B点后,升高温度,酶活性增加,曲线将呈现c所示变化
C. 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D. 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在人和动物体内由特殊腺体和细胞分泌的物质,能起到化学信号的作用。请根据图分析(图中A代表下丘脑神经细胞,B代表垂体细胞,D代表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分泌的物质作用于B,进而提高机体耗氧率和兴奋性,则A分泌的物质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
B.若A分泌的物质进入血液后,最终调节C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则A分泌的物质名称是抗利尿激素 |
C.E作用于B,对应的 E细胞末端处发生的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D.如果A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只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