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KMnO4与浓HCl在常温下反应就能产生Cl2。若用右图所示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验它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线框
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 A.只有①和②处 | B.只有②处 | C.只有②和③处 | D.只有②、③、④处 |
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SO2、NO2、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的主要组成。2014年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下列措施不能够减少雾霾的是()
| A.治理汽车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
| B.调整产业结构,尽量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 |
| C.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太阳能、氢能等 |
| D.焚烧秸秆,使其变为农业肥料 |
将14 g铁粉投入到500 mL某稀硝酸中,经充分反应后,测得Fe和HNO3均无剩余。已知反应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4.48 L。假定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且还原产物只有一种,则原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 A.0.8 mol·L-1 | B.1.6 mol·L-1 |
| C.1.4 mol·L-1 | D.0.75 mol·L-1 |
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的浓度(纵坐标/mol·L-1)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横坐标/mol)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
| A.1∶1∶4 | B.1∶3∶1 |
| C.3∶3∶8 | D.1∶1∶1 |
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从理论上讲,实验现象应为生成无色气体,在试管口遇到空气后变为红棕色。但传统的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直接在试管中进行,实验操作中气体往往在液面上就变色。某同学提出如下改进措施,实验步骤及现象中错误的是 ( )
| A.按如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
| B.打开活塞,从U形管的长管口注入稀硝酸,直到碰到橡皮塞的下沿 |
| C.关闭活塞,微热,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将稀硝酸排向长管,使铜丝与稀硝酸脱离接触后,反应自行停止,管内有无色气体生成 |
| D.慢慢打开活塞,U形管长管中的稀硝酸又回落到短管内,无色气体转至分液漏斗中不变色 |
下列转化关系中(未配平,条件略去),不正确的是
①N2+O2
NO2;②Cl2+Fe
FeCl2;③NO2+H2O
HNO3;④SO3+Ca(OH)2
CaSO4+H2O
| A.只有①②③ | B.只有①②④ |
| C.只有①③④ | D.只有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