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的同时生成n mol AB |
B.![]() |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 B2 |
D.容器内A2、B2、AB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2时的状态 |
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储气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打开止水夹a、b,气体从d管导入,储存在下面的集气瓶里 |
B.取用储存在下面集气瓶里的气体时,通过控制止水夹a、b, |
C.气体被储存在下面的集气瓶里时,c导管也必须安装止水夹 |
D.该装置也可作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 |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D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B、C、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B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是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B)>r(C)>r(A)
B.D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
C.元素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D.工业上常用电解元素C、D的氯化物来制取它们的单质
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uSO4溶液和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用石墨电极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溶液pH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过程中阳极先产生Cl2,后产生O2。 |
B.阳极产物一定是Cl2,阴极产物一定是Cu |
C.BC段表示在阴极上是H+放电产生了H2 |
D.CD段表示阳极上OH一放电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产生了H+ |
将一定量的Cl2通入一定浓度的苛性钾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反应过程放热),生成物中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lO-和ClO3-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1 mol |
B.ClO3-的生成是由于温度升高引起的 |
C.苛性钾溶液中KOH的质量为5.04g |
D.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3 |
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放电时的总反应式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3Zn-6e-+6OH-===3Zn(OH)2 |
B.放电时,正极区溶液的pH减小 |
C.充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阳极有1 mol Fe(OH)3被还原 |
D.充电时,电池的锌电极接电源的正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