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三对组合的F2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
A.1:3,1:2:1和3:1 | B.3:1,4:1和1:3 |
C.1:2:1,4:1和3:1 | D.3:1,3:1和1:4 |
当牛的精原细胞进行DNA 复制时,细胞中不可能发生()
A.基因重组 | B.DNA 解旋 |
C.基因突变 | D.蛋白质合成 |
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无荚膜R 型细菌不能使小鼠发病;有荚膜S 型细菌使小鼠发病)()
A.R 型细菌与S 型细菌DNA 混合后,转化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
B.用S 型细菌DNA 与活R 型细菌混合后,可能培养出S 株菌落和R 株菌落 |
C.用DNA 酶处理S 型细菌DNA 后与活R 型细菌混合,可培养出S 型细菌菌落和R 型细菌菌落 |
D.格里菲思用活R 型细菌与死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可导致小鼠死亡,这就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
将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与R 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多选) ( )
A.死亡的小鼠体内只存在着S 型活细菌 |
B.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 型和R 型两种活细菌 |
C.死亡的小鼠体内S 型活细菌的出现是两种细菌细胞融合的结果 |
D.死亡的小鼠体内S 型活细菌的出现是R 型细菌转化的结果 |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无毒R 型和被加热杀死的有毒S 型细菌混合后注人小鼠体内,结果在小鼠体内找到了下列类型的细菌()
A.有毒R 型 | B.无毒R 型 |
C.有毒S 型、无毒R 型 | D.无毒S 型 |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不会出现()
A.纺锤体出现 | B.着丝点分裂 |
C.染色体复制 | D.细胞质分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