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实验①:挤出胶头滴管中的NaOH溶液,观察Fe(OH)2沉淀的颜色 |
B.实验②: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产生丁达尔效应 |
C.实验③:通过观察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确认有乙烯生成 |
D.实验④:控制一定温度,将石油分离为汽油、柴油等 |
CaCO3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2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 |
B.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
C.反应2 min到第4 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 |
D.反应在第2 min到第4 min内生成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前2 min的2倍 |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 mL 2 mol/L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 |
B.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
C.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
D.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
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 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 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已知: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组号 |
反应 温度/℃ |
Na2S2O3 |
H2SO4 |
H2O |
||
体积/ mL |
浓度/ mol·L-1 |
体积/ mL |
浓度/ mol·L-1 |
体积/ mL |
||
A |
10 |
5 |
0.2 |
5 |
0.1 |
10 |
B |
10 |
5 |
0.1 |
5 |
0.1 |
10 |
C |
30 |
5 |
0.1 |
5 |
0.1 |
10 |
D |
30 |
5 |
0.2 |
5 |
0.2 |
10 |
反应:3A(g)+B(g)=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0.6mol" /(L·min) ②v(B)=0.45mol/(L·min)
③v(C)="0.4mol" /(L·min) ④v(D)="0.45mol" /(L·min)。
则此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得最快的是
A.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①